【摘 要】
: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食管癌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人的血清AKR1B10水平,分析食管癌血清AKR1B10水平变化和血清AKR1B10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血清AKR1B10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1年11月初诊于湖南省肿瘤医院并经病理学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143例,以及同期42名健康体检者。血清AKR1B10水平检测方法为磁微粒化学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食管癌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人的血清AKR1B10水平,分析食管癌血清AKR1B10水平变化和血清AKR1B10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血清AKR1B10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1年11月初诊于湖南省肿瘤医院并经病理学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143例,以及同期42名健康体检者。血清AKR1B10水平检测方法为磁微粒化学发光法。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的血清AKR1B10水平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AKR1B10水平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ROC曲线检验血清AKR1B10蛋白对食管癌的辅助诊断价值,Kaplan-Meier法分析血清AKR1B10水平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1.食管癌患者血清AKR1B10水平较健康人显著升高(P<0.001);食管癌患者术后血清AKR1B10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1)。2.食管癌患者血清AKR1B10水平与肿瘤分期和区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其r值分别为0.268和0.230;与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病理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肿瘤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3.当血清AKR1B10浓度切点值设为166.25pg/m L,辅助诊断食管癌的效能达到最大,AUC为0.696(95%CI 0.624~0.761,P<0.01),敏感度为54.55%(95%CI 46.0%~62.9%),特异度为78.05%(95%CI62.4%~89.4%)。4.28例有效随访患者中,9例(32.14%)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复发、转移的中位时间为8.02个月。血清AKR1B10高水平的食管癌患者PFS短于低水平患者,差异具有一定趋势,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0.078)。结论:1.血清AKR1B10水平在食管癌患者中升高,AKR1B10蛋白对食管癌的筛查及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最佳浓度切点值为166.25pg/m L。2.血清AKR1B10水平与食管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及区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病理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肿瘤浸润深度未见相关性。3.血清AKR1B10高水平的食管癌患者与血清AKR1B10低水平的食管癌患者相比,PFS更短,差异具有一定趋势,但尚无统计学意义。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和目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是指在使用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由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的诸多因素以及患者肺部原发疾病协同作用下所造成的急性肺组织损伤。MV是一把是双刃剑,它不仅可以治疗患者肺部疾病以及为治疗其他疾病提供保障,同时它也有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对机体(特别是肺脏)产生一系列
目的:明确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1,PHB,PHB1)对鼻咽癌(NPC)细胞增殖和糖代谢的影响,并初步探讨PHB1通过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TCF6)调控鼻咽癌细胞糖代谢的分子机制。方法:1.采用CCK-8实验、葡萄糖摄取实验、胞外乳酸分泌实验、G6P/G6PD活性检测等分析PHB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糖代谢的影响;生物信息学、Western Blot、Mito-tracker Re
目的 讨论医护联合模式在心内科门诊护理服务中的具体运用效果以及对患者遵医行为产生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心内科门诊就诊的100例患者,将2020年1—12月实施心内科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1—12月实施医护联合护理模式的5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复诊预约率、遵医行为知晓依从率及对门诊医疗服务的满意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复
背景: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约占肺癌的3-7%,其通过参与染色体倒置或易位,并重排编码驱动融合蛋白表达,促使肺癌发生和进展。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对ALK重排的NSCLC已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显着改善了晚期ALK阳性患者的预后,但大多在1-2年产生耐药。在ALEX研究结果发表后,二代ALK抑制剂阿来替尼已经成为ALK阳性患者首选。根据我们前期发表在JTO上的研究结果:非互惠/互惠ALK易
目的:通过研究CD47在NK/T细胞淋巴瘤(NK/TCL)中的表达水平。探讨CD47对NK/T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以及CD47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CD47单克隆抗体AK117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为NK/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1、收集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28例初治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S270对NK/T细胞淋巴瘤(NK/T-cell lymphoma,NKTCL)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为探寻NKTCL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方法:1、CCK8增殖抑制实验检测HS270、Vorinostat(SAHA,伏立诺他)、Chidamide(Chi,西达本胺)对NKTCL细胞株增殖的影响。2、流式细胞术检测HS270、SAHA、Chi对
目的:分析lnc UBC1表达改变对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lnc UBC1通过调控PARP3蛋白表达增强肺癌细胞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GEPIA2分析TCGA数据库和GTEx数据库中483例肺腺癌组织与347例癌旁组织中lnc UBC1的表达。采用q RT-PCR检测lnc UBC1在肺腺癌细胞株PC9、95D、A549、H1299以及永生化的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
目的:分析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ALR/CRT)表达改变对鼻咽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为鼻咽癌的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标。方法:CALR表达改变(过表达/沉默)的鼻咽癌细胞系给予电离辐射后,分别采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迁移与侵袭实验、划痕愈合实验、q 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分析CALR表达改变对鼻咽癌细胞生
目的:对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病合并便秘患者分别行胃电图及心率变异性检查,了解其胃电参数特点及分析自主神经功能活性是否存在不同特征性表现,与此类患者临床表现、病程及分期等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1、征集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接受检查及住院的18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第一组研究对象,帕金森病合并便秘患者15例作为第二组研究对象,将35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且都满足实验纳入标准。2、收集试验组一般资料、H-Y分期及便秘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及其分子表达活性依赖性神经保护蛋白(Activity-dependent neuroprotective protein,ADNP)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中的预后作用,并评估检测CTCs计数的差相富集结合免疫染色-荧光原位杂交(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