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策执行是政策运行过程的重要环节,政策目标最终是否能够达成,政策执行是关键。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出台了大量经济和政治领域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大都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执行,收到了应有的效果。但也有的政策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问题主要出在政策执行这一环节上,而且主要出在基层政府的政策执行上。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基层政府的政策执行问题极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公共政策执行理论,重点研究了上海市基层政府的政策执行问题,指出尽管从总体上看上海市基层政府在政策执行方面还是值得肯定的,但若加以细究便可发现还存在着以下诸多不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倾向在一些地方比较明显,选择式执行时有表现,政策执行仅停留在文件与口头上,政策实施效果差强人意,政策执行过程不够公开透明。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诸多方面,政策执行主体因素有:领导干部存在错误的政绩观、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素质能力低下、地方利益意识作祟、基层政府部门间相互沟通协调不够;政策执行客体因素则表现为民众对某些政策不接受、不顺从、不配合;政策执行环境因素有:现有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合理、传统政策执行模式的制约羁绊。基于此,要破解上海市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困境,应采取如下对策:首先,要着力提升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政策执行力。具体而言,要提高基层政府政策执行者的综合素质,要克服地方利益的政策执行的负面影响,要建立严格的政策执行责任追究机制。其次,要努力争取政策执行客体的认同和理解支持。再次,要营造有利的政策执行环境。为此,要建立科学的基层政府政策实施绩效评价制度,实现政策执行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转变政策执行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