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ilitis,AS)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主要影响中轴骨关节的慢性炎性疾病。伴随骨代谢的一系列变化,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并引起脊柱骨折的危险增加。AS引起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不详,且在骨转换类型、免疫炎症、运动受限等方面的作用有很大争议。所以探索强直性脊柱炎中的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研究强直性脊柱炎病人骨量和骨代谢的变化进而为防治AS合并骨质疏松症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根据AS的发病与临床表现等,诸医家将其归属于“骨痹”、“顽痹”、“尪痹”等范围,但皆普遍认为AS的病因病机机制较为复杂,辨证分型或分期也各有特点。导师阎小萍教授在学习继承前贤理论的基础上,谨遵其恩师焦树德教授文意,将AS归属于“大”,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多年的临床经验,将AS的辨证发展为六个证型:肾督虚寒证、邪郁化热证、湿热伤肾证、邪痹肢节证、邪及肝肺证和缓解稳定证加以论治。本课题以AS的辨证分型为指导,检测评估AS病人的骨密度、骨代谢生化学指标及脊柱功能状态等,并研究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显示:AS病人骨质疏松和骨质减少的总发生率为41.79%和35.82%,在腰椎和股骨颈的发生率分别为26.87%、11.94%和32.84%、29.85%,腰椎骨折发生率1.49%;AS病人的炎性反应造成了骨量丢失,并至少以骨生成减少为标志,可以推测AS病人骨生成减<WP=4>少而骨吸收增加,并改变了骨吸收和骨生成之间的平衡机制,造成椎骨骨量的快速丢失,同时伴有脊柱运动功能的严重障碍,因此AS造成OP的原因应是免疫炎症反应、运动受限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双能X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可以评价AS早期病人的骨密度状况,而髂骨是评价严重AS病例的最佳部位;AS病人在五个证型中的分布为:肾虚督寒证最多;邪郁化热证、湿热伤肾证和邪痹肢节证次之,邪及肝肺证最少;以骨量减少为标志的骨密度下降是骨质受损的外在表现之一,并可能是肾督亏虚的物质基础之一,骨密度与ESR、CRP显示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与中医证候的肾督亏虚和感受邪气的关系相符;肾虚督寒证、邪郁化热证腰椎骨密度显著降低,肾虚督寒证、邪郁化热证、湿热伤肾证在股骨近端的所有部位骨密度显著降低,邪及肝肺证在股骨颈、三角区骨密度出现降低,邪痹肢节证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肾虚督寒证、邪郁化热证、湿热伤肾证的肾督亏虚程度更重,同时感受外邪的程度亦重;邪痹肢节证和邪及肝肺证以肾督亏虚为主,感受邪气较轻。提示在中医治疗原则上,肾虚督寒证、邪郁化热证、湿热伤肾证应补肾强督和去除邪气(寒、热、湿热)并重,而邪痹肢节证、邪及肝肺证则应侧重于补肾强督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