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二语习得领域新增的情感变量,交际意愿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广泛关注;MacIntyre (1998)等学者明确提出,培养具有交际能力并能在真实情景下同外文化外民族友好交流的人才应当成为二语教学的首要目标。在中国,英语是一门外语,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学习都是以课堂学习为主,但两者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教学要求、上课时数和学习策略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且国内外有关二者英语交际意愿的对比研究仍未见到。鉴于此,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东农业大学二年级学生共180人(90名为英语专业,90名为非英语专业),主要研究在中国外语学习环境下与交际意愿相关的三个问题: (1)英语与非英语专业学生交际意愿有无差异?(2)英语与非英语专业学生交际意愿在性别方面有无差异?(3)社会支持对英语与非英语专业学生交际意愿有何影响?调查工具为交际意愿问卷,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英语课堂内外交际意愿量表;第三部分为社会支持量表;第四部分为汉语和英语交际意愿量表。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英语与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堂内外交际意愿确实存在显著差异。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相比,英语专业学生在课堂内外表现出更高水平的交际意愿。在写和听方面,英语专业学生在课堂内外也表现出较高水平的交际意愿。与本研究的假设相反,两专业学生英语交际意愿差别较小,而汉语交际意愿存在显著差异。(2)英语专业男生比非英语专业男生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课堂内外交际意愿,但是两专业女生交际意愿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3)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来自父母、老师和其他朋友的支持对两专业学生课堂内外交际意愿均无显著影响;但来自最好朋友的支持对英语专业课堂内外交际意愿及非英语专业课堂外交际意愿有显著影响;来自兄弟姐妹的支持对非英语专业课堂外交际意愿有显著影响,而来自同学的支持则对英语专业课堂内外交际意愿都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丰富了二语交际意愿已有研究成果,并对中国英语及非英语专业教学有重要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