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已进入经济新常态,2010年以来,经济增速持续放缓。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国家整体发展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并明确指出了中国发展战略转为创新驱动。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发展放在五大发展理念的首位。创新已经成为发展的主要动力。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其创新能力也持续增强。创新战略也即创新资源的投入方式,本文界定创新战略为两种:内部创新或者外部并购创新。
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两类:企业自身特征因素和企业外部环境因素。作为金融市场中介的分析师,也是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外在因素。本文将重点研究分析师覆盖对企业创新投入方式的影响,即分析师覆盖对企业创新战略的影响。
现有文献已经确定了分析师对企业的创新活动的两个不同的影响:信息效应和压力效应。信息效应是指分析师能够缓解公司经理与市场之间信息不对称,促进企业创新活动。压力效应加剧经理人的近视行为,阻碍公司的创新。分析师的这两个效应共同来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动,影响力因企业创新的不同战略而异。就信息效应而言,内部研发相对于外部创新渠道的不透明性降低了分析师处理信息并向市场提供有价值建议的能力,因此,提出本文核心假设:分析师的信息效应在外部收购中的作用更明显。就压力效应而言,分析师增加的市场压力更有可能扭曲研发投资,因为削减研发投入会立即增加税前收益,相比之下,它对收购的影响应该较小,因为资本化投资不会影响每个会计期间的收益。因此,补充本文核心假设:分析师的压力效应在内部研发活动中的作用更明显。由于本文认为信息效应鼓励创新活动,而压力效应阻碍创新活动,因此核心假设还包括两个解释:更多分析师跟随的公司将会减少他们在未来一年的研发活动中的投入;跟随更多分析师的公司更有可能收购其他公司。
为了验证本文的核心假设,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讨论。首先,本文总结了相关理论基础,界定了创新战略和有关分析师效应的概念,然后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分析。接着进行实证分析,采用2010-2018年上市公司数据,构建了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分析师覆盖与创新关系中有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借鉴Yu(2008)的做法,采用工具变量:预期覆盖率,进行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实证结果显示更多分析师跟随的公司显著减少了他们在未来一年的研发活动中的投入;跟随更多分析师的公司更有可能收购其他公司。接着更换分析师覆盖替代指标和更换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显示结果是稳健的。
除此之外,本文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以下三个结论:第一,通过拆分样本分析得出,分析师对公司治理较差、融资约束较多、股权集中度高和非国有企业的创新战略影响更大。第二,对于外部创新渠道,分析师覆盖的积极影响主要是由于分析师行为的直接影响,而不是由于内部研发投入减少造成的间接影响。第三,在被分析师覆盖后,削减研发投入的公司会产生更多的专利,结果表明,分析师的压力效应和信息效应都会促使企业对其创新活动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本文研究有以下两个创新点:第一,研究方向方面,以往研究分析师对企业创新影响方面的论文大都着眼于创新产出,小部分研究对创新投入的影响也局限于公司内部创新R&D。本文不同于以往论文,本文研究重点为分析师覆盖对企业创新战略的影响。第二,实证方面,引入工具变量:预期覆盖率来解决内生性问题。在分样本分析时,结合中国特点,以股权集中度和所有制类型进行分样本研究。
受于数据限制,本文存在以下不足:本文在研究公司并购是否出于创新目的时,在并购总表中检索出并购方,在明细表中检索出被并购方,由于需要使用被并购公司累计被并购日的专利数据,因此只能筛选出被并购方为上市公司的并购交易,一共有350条数据。与专利数据库进行合并,再以年度进行合并计算,只剩205条数据。由于基本回归模型需要滞后一期,所剩数据已不足205条,因此并不能做模型回归,只能做描述性分析。
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两类:企业自身特征因素和企业外部环境因素。作为金融市场中介的分析师,也是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外在因素。本文将重点研究分析师覆盖对企业创新投入方式的影响,即分析师覆盖对企业创新战略的影响。
现有文献已经确定了分析师对企业的创新活动的两个不同的影响:信息效应和压力效应。信息效应是指分析师能够缓解公司经理与市场之间信息不对称,促进企业创新活动。压力效应加剧经理人的近视行为,阻碍公司的创新。分析师的这两个效应共同来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动,影响力因企业创新的不同战略而异。就信息效应而言,内部研发相对于外部创新渠道的不透明性降低了分析师处理信息并向市场提供有价值建议的能力,因此,提出本文核心假设:分析师的信息效应在外部收购中的作用更明显。就压力效应而言,分析师增加的市场压力更有可能扭曲研发投资,因为削减研发投入会立即增加税前收益,相比之下,它对收购的影响应该较小,因为资本化投资不会影响每个会计期间的收益。因此,补充本文核心假设:分析师的压力效应在内部研发活动中的作用更明显。由于本文认为信息效应鼓励创新活动,而压力效应阻碍创新活动,因此核心假设还包括两个解释:更多分析师跟随的公司将会减少他们在未来一年的研发活动中的投入;跟随更多分析师的公司更有可能收购其他公司。
为了验证本文的核心假设,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讨论。首先,本文总结了相关理论基础,界定了创新战略和有关分析师效应的概念,然后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分析。接着进行实证分析,采用2010-2018年上市公司数据,构建了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分析师覆盖与创新关系中有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借鉴Yu(2008)的做法,采用工具变量:预期覆盖率,进行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实证结果显示更多分析师跟随的公司显著减少了他们在未来一年的研发活动中的投入;跟随更多分析师的公司更有可能收购其他公司。接着更换分析师覆盖替代指标和更换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显示结果是稳健的。
除此之外,本文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以下三个结论:第一,通过拆分样本分析得出,分析师对公司治理较差、融资约束较多、股权集中度高和非国有企业的创新战略影响更大。第二,对于外部创新渠道,分析师覆盖的积极影响主要是由于分析师行为的直接影响,而不是由于内部研发投入减少造成的间接影响。第三,在被分析师覆盖后,削减研发投入的公司会产生更多的专利,结果表明,分析师的压力效应和信息效应都会促使企业对其创新活动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本文研究有以下两个创新点:第一,研究方向方面,以往研究分析师对企业创新影响方面的论文大都着眼于创新产出,小部分研究对创新投入的影响也局限于公司内部创新R&D。本文不同于以往论文,本文研究重点为分析师覆盖对企业创新战略的影响。第二,实证方面,引入工具变量:预期覆盖率来解决内生性问题。在分样本分析时,结合中国特点,以股权集中度和所有制类型进行分样本研究。
受于数据限制,本文存在以下不足:本文在研究公司并购是否出于创新目的时,在并购总表中检索出并购方,在明细表中检索出被并购方,由于需要使用被并购公司累计被并购日的专利数据,因此只能筛选出被并购方为上市公司的并购交易,一共有350条数据。与专利数据库进行合并,再以年度进行合并计算,只剩205条数据。由于基本回归模型需要滞后一期,所剩数据已不足205条,因此并不能做模型回归,只能做描述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