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住房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本文将住房,特别是住房消费作为社会分层的重要依据,以浙江省为例,同时以市场转型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为研究框架,通过实证研究对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探讨城市住房分层与社会转型、社会贫富分化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分析中,本文认为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差异受到两个层面因素的影响: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宏观因素是指影响住房消费的制度因素,住房体制改革改变了住房分配的内在逻辑。在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之前,即住房福利分配体制下,住房分配由再分配机制主导,住房作为福利和隐形收入,由其形成的基于权利和身份的分配机制导致了社会阶层差异和阶层分化;在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之后,住房分配由市场机制主导,住房作为商品和显性收入,住房分配不均等体现在:一是住房货币化改革前福利分房体制下住房利益分配不均等的强化;二是住房货币化改革后新的住房利益分配不均等现象的出现。微观因素是指个体自身的特征因素也对住房消费差异产生影响,包括个人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等因素。在实证分析中,本文按照居民是否拥有产权以及获得住房资源的能力大小,将住房阶层具体划分为“二层三阶”。其中,“两层”是指有产权房阶层与无产权房阶层,“三阶”是指管理精英阶层、专业精英阶层和非精英阶层。在构建模型时,主要以家庭户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确定了相关研究变量,建立了关于住房产权的模型、关于住房质量的模型和关于住房面积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管理精英阶层和专业精英阶层比非精英阶层更可能拥有住房产权,住房质量更好,住房面积更大;同时,与专业精英阶层相比,管理精英阶层在住房产权、住房质量和住房面积等方面均处于优势。市场转型理论认为:中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的转型将改变以再分配经济为基础的,以权力为主导的社会分层秩序,由此引发了学术界对人力资本与权力资本的回报的争论。本文将市场转型理论中关于人力资本与权力资本的回报应用到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差异研究上来,实证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表明:目前,城镇居民的住房分配机制由权力机制和市场机制共同主导,政治资本仍继续影响人们获取住房资源,以再分配为基础的权力机制得到延续;同时,人力资本在住房消费中的作用逐渐显著,在市场机制下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同时获得增值。因此,城市住房分层折射了社会转型的阶段和水平,也进一步反映了社会贫富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