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了理论界和政府的重点关注领域。但是多数研究的都是对资源利用、城市规划和转型进行的,从发展战略角度对资源型城市的现代化进程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从研究方法上看,多数属于应用研究和政策调研,基础研究不足,缺乏一个系统性、一致性的分析框架。鉴于此,本文积极探索研究东营资源城市主动实现转型的路子,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建言献策,作为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研究的分析工具和参考依据。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简要阐述选题的背景、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内容、目标和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东营市城市转型面临的挑战与意义。东营市建市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按照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定位,围绕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推进经济转型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产业机构不合理、石化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自主创新能力偏低、以高投入支撑高增长、劳动者素质不高和可持续发展机制有待完善等诸多方面问题。随着,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规划的提出,东营市依靠良好的外部机遇和自身条件迎来了又一次迅速发展的机遇。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后备土地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东营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在全国资源型城市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人口规模较小,财政负担相对较小,加之地方政府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多年来已经积累了许多好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有利于探索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不同发展路径。通过分析在东营市转型的过程中,还需要克服四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产业层次偏低对综合竞争力的制约、生态环境脆弱对区域快速开发的制约、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区位潜在优势发挥的制约以及周边区域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第三部分分析国内外的典型案例,从中总结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与教训。以外国来的典型案例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以资源深加工产业代替简单的资源开采和资源初加工,通过提高产品加工深度,使资源的价值被充分开发出来以带动资源型城市转型。休斯顿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注重对石油科技的技术开发力度,在与石油业相关的配套服务产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钢铁、电力、交通运输以及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为城市提供了新的增长点。第二种是通过产业植入,鼓励新产业的发展,以此来达到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转型的目的。日本九州在放弃对煤炭行业进行政策保护的同时,兴建了一大批现代化的工业开发区以促进转型,并为新兴产业做了政策倾斜。使得九州的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得以顺利实施,帮助传统的煤炭资源城市完成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转型。第三是从资源型城市现有产业中选择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较强辐射能力的产业给予政策扶持,帮助资源型优质产业尽早成为主导产业。德国鲁尔区使用这种模式从遍地煤渣的废矿区发展成为绿树环绕、高新产业园区和商贸中心遍布的大公园。国内的转型同样有三种模式可供借鉴:以产业转型为主导的阜新模式,以科技主导的白银模式和以发展循环经济和延伸产业链转型为主导的焦作模式。从这些成功案列普遍要求城市发展转变思想观念,重新对城市进行定位,强化企业与政府的合作,加强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城市的发展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第四部分是东营市转型的思路和对策建议。综合考虑,提出东营市要建设以生态文明为特色、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石油替代产业体系,推进东营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由资源型向综合型转变。具体措施为:加快产业延伸,提升东营市转型的经济发展力;创新机制体制,提升引导东营市经济转型的力度;整合城市功能,提升东营市经济转型的支撑力;加强区域合作,提升东营市经济转型的辐射力和集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