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临床研究部分中,我们对收治的75例Pea患者治疗前血清PSA水平与穿刺活检标本和根治术标本的Gleason评分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三者间的关系,以寻找更有效的预测术后最终Gleason评分的方法。
第一部分 EGFR TK抑制分子靶向诱导DNA烷基化分子治疗HRPC
目的:根据“联合靶向”新型抗癌药物的设计思路,合成具有强的EGFR TK亲和抑制力、强DNA烷基化功能,能对EGFR过表达的前列腺癌有较强治疗效果的联合靶向化学药物,并探讨其药物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将具有竞争性结合EGFR信号转导通路ATP位点的苯胺喹唑啉分子与具有烷基化DNA鸟嘌呤功能的咪唑四嗪酮类化合物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单一化学药物-JDF12。液相层析质谱检测其降解途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其EGFR TK亲和抑制力和EGFR自体磷酸化抑制能力;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其损伤DNA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诱导调亡的能力;磺酰罗丹明B色度法检测其抗前列腺癌细胞株增殖能力;DU145裸鼠动物模型检测JDF12的体内治疗效果。
结论:联合靶向EGFR TK抑制功能和DNA烷基化功能的单一化学药物(JDF12),具有比单一功能的药物(Mitolomide和Iressa)更强的抗前列腺癌能力;进一步的体内动物模型研究证实了联合靶向化学药物设计策略可减少非选择性DNA烷基化药物的毒性,并可提高对过表达EGFR肿瘤的杀伤效果。
第二部分血清PSA与穿刺标本GIeason评分预测前列腺癌病理分级
目的:分析术前血清PSA水平与前列腺癌根治术前、术后Gleason评分三者间的关系,探讨更有效的准确预测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方法。
资料与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因PSA升高(PSA>4ng/ml)的疑是前列腺癌患者,行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常规于双侧外周带各取3针,移行带各取1针,低回声区取1~2针,病理专门由一正高职称病理医牛检查并评分,诊断为前列腺癌并拟行根治术的患者为入选标准。本研究共有75例入选,平均年龄68岁(49~77岁),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取出完整前列腺并盲法由同一病理医生行Gleason评分。收集患者穿刺前血清PSA值、术前穿刺活检标本的Gleason评分及术后切除标本的Gleason评分资料,对三者间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血清PSA与术后Gleason评分进行等级相关分析,术前与术后Gleason评分进行配对符号秩和检验。
结论:随着术前PSA水平升高,根治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有上升趋势;而穿刺G1eason评分常低估根治术后G1eason评分;对于术前PSA值较高(PSA>20ng/ml),而穿刺活检标本G1eason评分较低的患者,应警惕低估可能,必要时对这些患者行病理分级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