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助于合理选择子宫内膜癌手术方式。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间行全面分期手术治疗的1:3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6±8.6岁(范围25-74岁),中位年龄为54岁。子宫内膜样腺癌116例(腺鳞癌8例),占88.5%;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15例,占11.5%,其中浆液性乳头状癌8例,透明细胞癌4例,鳞癌1例,未分化癌2例。所有患者均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初治,均接受全面的手术病理分期,行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同时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Ⅰ期为88例(67.1%),其中ⅠA期9例、ⅠB期63例、ⅠC期16例,Ⅱ期3例,Ⅲ期37例(28.2%)其中ⅢA期22例、ⅢC期15人,Ⅳ期3人。单因素和多因素法分别分析总体患者和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法,多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结果:(1)18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3.7%:子宫内膜样腺癌中10例转移,转移率为8.6%(10/116);其它高危病理类型中有8例转移,转移率为53.3%(8/15);6例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4.58%(6/131)。(2)单因素分析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腹腔冲洗液细胞学、子宫外转移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多因素分析仅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和子宫外转移为最重要的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3)9例患者病灶局限于内膜层无肌层浸润,均未发现淋巴结的转移;浅肌层浸润患者,G1/G2转移率低,与G3相比有统计学差异(2.53%vs 33.3%,P=0.007);深肌层浸润患者,G1、G2、G3转移率分别为25%、35%、50%,转移率高无统计学差异(P=0.615)。(4)闭孔淋巴结为最易受累及的部位,其次为髂血管淋巴结。结论:特殊病理类型、深肌层浸润、有子宫外转移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应行全面的分期手术;闭孔淋巴结为最易受累及的淋巴结。在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深肌层浸润、病理分级高者淋巴结转移率高。无肌层浸润患者无淋巴结转移、浅肌层浸润且肿瘤分级G1/G2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低,可不行淋巴结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