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回弹是卸载过程中应力驱动的现象,所以卸载过程中的应力行为对回弹的研究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有限元分析中存在材料模型假设和边界条件假设,应力场的模拟精度不高,而且回弹模拟的技巧性和主观性较强,易影响模拟结果的真实性。如果采用实验测量数据作为数值计算的边界条件求解回弹应力,则可以避免模型假设的缺陷,客观再现真实材料参数和几何参数等因素对回弹的影响,使回弹应力结果真实可靠。同时,粘性介质压力成形能够降低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弹是卸载过程中应力驱动的现象,所以卸载过程中的应力行为对回弹的研究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有限元分析中存在材料模型假设和边界条件假设,应力场的模拟精度不高,而且回弹模拟的技巧性和主观性较强,易影响模拟结果的真实性。如果采用实验测量数据作为数值计算的边界条件求解回弹应力,则可以避免模型假设的缺陷,客观再现真实材料参数和几何参数等因素对回弹的影响,使回弹应力结果真实可靠。同时,粘性介质压力成形能够降低壁厚减薄、抑制起皱,提高板材成形性,但是目前粘性介质压力成形中卸载过程中的回弹问题仍未展开系统的研究。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开展了基于实验-数值混合法的粘性介质压力成形回弹行为研究。建立了弹性应力的实验-数值混合法,计算了铝合金6K21板材粘性介质胀形回弹过程中的回弹应力;研究了不同回弹条件下回弹应力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回弹与回弹应力矢量大小和方向与回弹的对应关系,阐明了回弹应力发生变化的机理;提出了空心叶片粘性介质压力成形方法,实现了空心叶片的高尺寸精度成形。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分析和理解回弹提供新的视角,为回弹控制提供依据。建立了基于实验数据的弹性应力实验-数值分析混合法。将数字图像相关法与有限元法相结合形成了弹性应力的实验-数值混合法,通过数字图像相关光学测量方法获取试件表面变形前后的三维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拟合原理对离散实验数据进行平滑,采用有限元法求解平滑泛函极值,推导了空间膜单元弹性应力计算公式,并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利用实验数据作为数值计算的边界条件,可以获取符合客观实验条件下的变形信息。采用实验-数值混合法计算了粘性介质胀形回弹过程中板材的回弹应力。采用不同性能的粘性介质和加载速度进行了铝合金6K21-T4板材粘性介质胀形回弹实验,利用DIC光学测量技术对胀形过程及卸载回弹过程进行在线测量,得到了不同性能参数的粘性介质及不同加载速度条件下回弹实验测量结果。结果表明,1)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及不同加载速度对回弹产生影响,兼具较好的应变速率敏感性和粘度的粘性介质对胀形回弹的抑制效果较好;2)并且加载速度较大时有助于降低整体回弹;3)利用实验测量数据计算得到了回弹应力分布及回弹应力矢量的空间方位,通过对比验证证明回弹应力计算结果可靠。通过有限元和实验结果揭示了粘性介质胀形回弹规律和控制回弹机理。采用有模法对粘性介质胀形回弹进行有限元分析,探索了粘性介质性能参数对回弹的影响规律以及粘性介质的非均匀压力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讨论了加载和卸载过程中粘性介质对板材的应力路径变化的影响规律以及粘性介质与板材的相互作用的特点。分析了粘性介质胀形回弹实验规律,计算并讨论了胀形试件的应力及弯矩。结果表明,1)粘性介质材料常数c值和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值增大时,胀形回弹量降低;2)加载和卸载过程中粘性介质对板材的压力为非均匀分布,改变了板材的胀形形状,影响了加载和卸载过程中板材上各点的应力路径,以及板材的应力状态;3)在粘性介质非均匀法向力和切向粘附力的共同作用下,促进了板材整体变形的均匀性,同时降低了板材半径较大区域的弯矩,抑制了板材的回弹。研究了粘性介质胀形回弹过程中板材回弹应力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回弹与回弹主应力及主方向之间的联系。分析了对不同粘性介质条件下回弹应力矢量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回弹的机理。结果表明,1)实验-数值混合法可以得到符合实验条件下的回弹应力,并且不同回弹条件下的回弹主应力及主方向发生规律性变化;2)粘性介质引起胀形试件构形和应力分布的变化是导致回弹应力矢量发生变化的原因;3)回弹应力的变化引起了卸载时反向弯矩降低,从而使得由此产生的回弹减小。将粘性介质压力成形方法应用于薄壁空心叶片的成形,理论分析了粘性介质作用在板材的非均匀压力和板材的应力状态,研究了粘性介质性能参数对成形壁厚和回弹的影响规律,设计了空心叶片粘性介质压力成形实验装置,开展了成形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控制粘性介质参数和模具加载速度,利用粘性介质非均匀压力可以促进筒坯的协调变形;2)成形的空心叶片壁厚减薄低、回弹小,实现了在无回弹补偿的情况下高尺寸精度的空心叶片成形。
其他文献
六方氮化硼(h-BN)具有类似石墨的层状结构,其层内的B和N原子通过强sp2杂化共价键结合,而层与层之间则通过较弱的范德华力结合。由于其特殊的层状结构,h-BN沿层内和层间的弹性模量、热导率、热膨胀系数等物理性能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如能在烧结过程中通过晶粒沿特定方向的长大或晶粒转向而使h-BN晶粒的c轴沿固定方向排列,就可以获得具有定向导热功能的织构h-BN陶瓷,结合其耐高温、透波及绝缘特性,可
本文针对高含量石墨烯纳米片(Graphene Nanoplatelets,GNPs)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GNPs易团聚、难分散的问题,通过粉末冶金结合多道次热拉拔塑性变形来调控5.0 vol.%GNPs分布。依据不同单一球磨转速对GNPs-Al复合粉末变形和GNPs分散规律的影响,提出“变速球磨”工艺分散GNPs,并保证其结构完好;将放电等离子烧结压制成的GNPs/Al复合锭坯进行热挤压变形进一步
SiC是一种新兴宽禁带半导体材料,Cu因具有良好导电、导热性被用于制备引线框架。微尺度下,提高Cu材料和SiC功率器件的焊接接头强度,是目前电子封装领域存在的技术难题。研究现状表明,以Ag-Cu-Ti系合金为中间层的方扩散钎焊方法可实现Cu,SiC母材的高质量扩散连接,但对Ag-Cu-Ti系合金体系的研究仍很少。实验中,Ag-Cu-Ti合金材料具有较高研发成本,并存在工艺复杂、性能难以表征等问题,
先进金属结构材料的追求之一便在于实现材料的轻质、高强度以及高韧性,材料的复合化则是弥补金属基体缺点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通过添加增强体从而实现高强度与高刚度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塑性和韧性的急剧降低。这种强韧性间的倒置关系严重的束缚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更广泛应用。幸运的是,大自然在百万年的进化中造就的精妙构型给予了我们方向。贝壳珍珠层独特的微-纳米层状结构赋予了其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是碳酸钙基
微波铁氧体器件作为电子通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器件,在国防科技、卫星通讯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YIG铁氧体具有高品质因数、低磁损耗和介电损耗;钛酸镁陶瓷作为微波介质材料,具有低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从而保证了信号的传输速度。YIG铁氧体与钛酸镁陶瓷的可靠连接成为微波铁氧体器件长期稳定服役的重要前提。本文设计了铋基玻璃、铋基复合玻璃及铋基微晶玻璃连接YIG铁氧体与钛酸镁陶瓷,提出了非晶-微晶玻璃复合连接新方
激光熔化沉积技术为薄壁构件的快速制造提供了一种新可能,可以实现复杂形面构件制造,大幅缩短制造周期。虽然该技术在铁基、钛基与镍基材料中已有较多应用,但是实现铝合金材料激光熔化沉积制造的挑战性仍很大。铝合金对激光反射率高、热导率大、粉末材料易氧化等特质使得其在激光熔化沉积制造过程极易出现气孔、熔池不稳定等问题,由此导致的强度下降、成形一致性差等难题一直困扰着铝合金零件激光熔化沉积制造技术的应用推广。本
轻质镁合金结构件在航空航天工业中具有广泛应用。相比于传统镁合金,稀土强化型镁合金具有更高的室温和高温强度、更小的性能异性,可满足飞行器对结构减重与稳定承载的综合设计需求。但受稀土镁合金塑性成形性差的制约,镁合金结构件仍多采用铸造生产,存在组织粗大成品率低、承载强度偏低且韧性不足等应用问题。研发适于稀土镁合金的固溶挤压增强增塑技术,获得具有良好成形和承载性能的镁合金变形材,是发挥镁合金轻质高强特性,
与传统的水下焊接修复技术相比,激光熔化沉积技术具有精度高、周期短、可控性强等优势,可实现受损零部件的“增材成形”,兼顾复杂形状和高性能金属构件的快速原位修复,但水环境对光束传输、传质成形及冶金行为的影响,限制了水下激光熔化沉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本文构建了水下局部干法丝式激光熔化沉积增材制造系统,针对TC4钛合金探索了激光、水、熔池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研究了水下激光熔化沉积传质过渡行为及沉积层成形机
本文采用熔体纺丝法成功地制备了La-Fe-Si微米级合金纤维,利用微米级纤维材料的特性解决了La-Fe-Si大块合金热处理时间长,滞后大,机械加工性差,传热性能差的问题,提高了La-Fe-Si合金在磁制冷技术中的实用性。本文在建立磁性纤维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应用Matlab建立了一维平行纤维无源蓄热器模型,通过计算平行纤维结构在工作时产生的粘滞阻力、热交换性能和轴向传导,初步优化了纤维的几何参数,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