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微波铁氧体器件作为电子通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器件,在国防科技、卫星通讯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YIG铁氧体具有高品质因数、低磁损耗和介电损耗;钛酸镁陶瓷作为微波介质材料,具有低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从而保证了信号的传输速度。YIG铁氧体与钛酸镁陶瓷的可靠连接成为微波铁氧体器件长期稳定服役的重要前提。本文设计了铋基玻璃、铋基复合玻璃及铋基微晶玻璃连接YIG铁氧体与钛酸镁陶瓷,提出了非晶-微晶玻璃复合连接新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波铁氧体器件作为电子通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器件,在国防科技、卫星通讯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YIG铁氧体具有高品质因数、低磁损耗和介电损耗;钛酸镁陶瓷作为微波介质材料,具有低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从而保证了信号的传输速度。YIG铁氧体与钛酸镁陶瓷的可靠连接成为微波铁氧体器件长期稳定服役的重要前提。本文设计了铋基玻璃、铋基复合玻璃及铋基微晶玻璃连接YIG铁氧体与钛酸镁陶瓷,提出了非晶-微晶玻璃复合连接新方法;研究了接头组织的演变过程及反应机理,分析了接头力学性能和电磁性能。设计了热膨胀系数介于母材之间的铋基玻璃(Bi34)连接YIG铁氧体与钛酸镁陶瓷。YIG铁氧体/钛酸镁接头焊缝区域依次由YBO3层状相、YBO3晶须、Fe2O3块状相、玻璃基体、Mg Fe2O4晶须、Bi4Ti3O12晶须及(Zn,Mg)2Ti O4反应层组成。玻璃中的[BO3]/[BO4]与Y3+发生反应,生成YBO3,来自YIG铁氧体的Fe3+与Mg2+发生反应,形成MgFe2O4。此外,玻璃中的[Bi O6]与Ti4+发生反应,形成Bi4Ti3O12,玻璃中的Zn2+取代Mg2Ti O4中的部分Mg形成(Zn,Mg)2Ti O4。提高连接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均可促进YBO3、Mg Fe2O4和Bi4Ti3O12晶须的生长;增加连接压力能够提高原子浓度梯度,促进晶须的生长,提高晶须的密度。725℃/30 min/7.5 k Pa连接YIG铁氧体/钛酸镁接头剪切强度达到57 MPa。Mg Fe2O4晶须、YBO3层状相及细的YBO3晶须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提高接头强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强化玻璃焊缝的力-磁性能,设计了纳米CoO复合铋基玻璃,实现铁氧体与钛酸镁接头Co2Fe O4原位晶须的形成,将YIG铁氧体/钛酸镁接头剪切强度提高至67 MPa。揭示了裂纹扩展过程中与晶须相互作用的传播路径,适当的晶须尺寸有利于裂纹偏转,粗化后的晶须则出现裂纹直接穿过,对接头力学性能无强化作用。分析了原位Co2Fe O4晶须通过两步异质形核并沿[001]轴向生长的形成机制;磁力显微镜结果表明Co2Fe O4晶须具有磁性,接头介电损耗正切值在较高频率稳定在0.001以下。微晶玻璃优异的力学性能使其成为玻璃连接的一大选择,为进一步提高接头的力学性能及电磁匹配性,设计了Bi2O3-CoO-Fe2O3-B2O3磁性微晶玻璃连接YIG铁氧体与钛酸镁陶瓷。通过热分析测试阐明了微晶玻璃的析晶过程,56Bi2O3-12CoO-12Fe2O3-20B2O3玻璃析出Bi2B4O9、BixFeyOz(Bi10Co16O38 and Bi34CoO40)和BiuCovOw(Bi34FeO40,Bi24Fe2O39 and Bi46Fe2O72)相;随着温度升高,析晶相逐渐分解,Co Fe2O4晶核形成、长大。析晶后的玻璃饱和磁化强度约为4.2 emu/g。钛酸镁界面生成Co Fe2O4反应层,与母材Mg2Ti O4呈共格界面,有效减小界面应力,局部界面生成Mg Fe2O4和Bi4Ti3O12相;玻璃焊缝中生成Co Fe2O4纳米和微米晶、Bi9Ti3Fe5O27条状相。800℃连接YIG铁氧体/钛酸镁接头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72 MPa。微晶玻璃使接头焊缝机械性能提高,接头断裂位置在YIG铁氧体界面。接头介电常数介于母材之间,介电损耗正切值在较高频率约为0.001,保证了玻璃焊缝与母材良好的电磁匹配。为减小界面应力,开发了非晶-微晶玻璃复合连接新方法。连接温度由800℃降低至725℃,YIG铁氧体界面生成YBO3反应层,钛酸镁界面生成短小的Mg Fe2O4晶须,焊缝由玻璃基体、Co Fe2O4微晶/纳米晶组成。接头剪切强度达到117 MPa,为非晶玻璃连接接头剪切强度的205%。结合有限元模拟分析,揭示接头应力分布状态,复合连接方法降低了界面残余应力,是YIG铁氧体/钛酸镁接头强度提高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我国殡葬改革已经推进了60多年,但是殡葬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实现理想的制度目标,推进农村殡葬改革的正式制度,受到了来自农村内生的非正式制度的抵制,使得农村殡葬改革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冲突关系。厘清制度冲突关系产生的内在原因,并对农村殡葬改革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进行积极调适,是推动新时期殡葬文化转型、形成殡葬新风尚的重要内容。
TiAl由于其独特的热-物理性能优势成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高温结构材料之一,诸如低压涡轮叶片、航天飞机壳体和导弹尾翼等关键结构件的制备都可以通过对TiAl合金板材/箔材进行进一步热塑成型得到。然而TiAl由于晶体结构对称性较差而具有本征脆性,使得其几乎没有室温塑性且热成型能力很差,因此TiAl板材的制备十分困难。本文以TC4合金箔与Al-2Si合金箔为原材料,通过热压及反应退火的方法制备了TiAl
针对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对超轻质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迫切需求,开展高性能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有重大的工程意义。石墨烯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被认为是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但是石墨烯的分散性差、界面结合弱是限制镁基复合材料研究的关键难点。本论文采用二氧化碳(CO2)和镁熔体的气-液反应实现了石墨烯的原位合成及氧化镁纳米结构的同步修饰,开发出一种原位自生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新型制备技术。首先,系统的研
相比于传统气体压缩-膨胀制冷,利用磁热效应的磁制冷技术具有更高的制冷效率和绿色环保等特点,因此磁制冷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制冷技术。高熵合金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合金,具有巨大的成分设计空间,并且部分高熵合金显示较优异的磁热性能,故探索并获得性能优异的磁热高熵合金存在较大的可能性。相比于层片状和粉末状磁热合金,微米级纤维状磁热合金更适用于磁制冷循环。相比于单相结构合金,多相结构合金具有更宽的
近年来,以MoS2为代表的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TMD)材料具有载流子迁移率高、化学稳定性好、透明且具有弹性等优点,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背景。为了将基于TMD二维材料的光电器件应用于航天等辐射环境中,有必要结合真实空间辐照环境研究其辐照效应。因此,本文选取N型及P型极性中最具有代表性的TMD材料MoS2、WSe2,制备了二
六方氮化硼(h-BN)具有类似石墨的层状结构,其层内的B和N原子通过强sp2杂化共价键结合,而层与层之间则通过较弱的范德华力结合。由于其特殊的层状结构,h-BN沿层内和层间的弹性模量、热导率、热膨胀系数等物理性能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如能在烧结过程中通过晶粒沿特定方向的长大或晶粒转向而使h-BN晶粒的c轴沿固定方向排列,就可以获得具有定向导热功能的织构h-BN陶瓷,结合其耐高温、透波及绝缘特性,可
本文针对高含量石墨烯纳米片(Graphene Nanoplatelets,GNPs)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GNPs易团聚、难分散的问题,通过粉末冶金结合多道次热拉拔塑性变形来调控5.0 vol.%GNPs分布。依据不同单一球磨转速对GNPs-Al复合粉末变形和GNPs分散规律的影响,提出“变速球磨”工艺分散GNPs,并保证其结构完好;将放电等离子烧结压制成的GNPs/Al复合锭坯进行热挤压变形进一步
SiC是一种新兴宽禁带半导体材料,Cu因具有良好导电、导热性被用于制备引线框架。微尺度下,提高Cu材料和SiC功率器件的焊接接头强度,是目前电子封装领域存在的技术难题。研究现状表明,以Ag-Cu-Ti系合金为中间层的方扩散钎焊方法可实现Cu,SiC母材的高质量扩散连接,但对Ag-Cu-Ti系合金体系的研究仍很少。实验中,Ag-Cu-Ti合金材料具有较高研发成本,并存在工艺复杂、性能难以表征等问题,
先进金属结构材料的追求之一便在于实现材料的轻质、高强度以及高韧性,材料的复合化则是弥补金属基体缺点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通过添加增强体从而实现高强度与高刚度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塑性和韧性的急剧降低。这种强韧性间的倒置关系严重的束缚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更广泛应用。幸运的是,大自然在百万年的进化中造就的精妙构型给予了我们方向。贝壳珍珠层独特的微-纳米层状结构赋予了其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是碳酸钙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