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难治性哮喘儿童与普通哮喘儿童的临床特点差异,并了解难治性哮喘儿童在肺部CT的改变,为更好识别难治性哮喘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5年03月至2019年03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并规律随诊治疗的患儿的基线资料,包括出生方式、父母过敏性疾病史、湿疹、药/食物过敏史、有无过敏性鼻炎、开始治疗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过敏原、治疗6-12个月后身高、体重及肺功能等资料。通过查询我院门诊病历系统、检验报告系统、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所整理的哮喘数据档案,并电话随访患儿家属采集相关资料。根据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案(6-12个月)、每月的ACQ或ACT评分,将入组患者分为难治性哮喘组及普通哮喘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难治性哮喘组肺部CT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2015年03月至2019年03月我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儿童共计425人,剔除不符合纳入条件的患儿后共计87人纳入研究,其中难治性哮喘组19人,普通哮喘组68人。
2.难治性哮喘组男性占63.16%(12/19),78.95%(15/19)合并变应性鼻炎,63.16%(12/19)对尘螨过敏。
3.难治性哮喘组和普通哮喘组分别有63.16%(12/19)、52.94%(36/68)患儿FEV1/FVC<0.8,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429)。
4.治疗≥6个月,难治性哮喘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18例(94.74%),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5.难治性哮喘患儿肺部CT发现支气管壁增厚8例(42.11%),结节影2例(10.53%)、实变1例(5.26%)、马赛克征1例(5.26%)。
【结论】
1.难治性哮喘患儿治疗6-12个月后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较高,在临床缓解期时肺功能多为正常,其中,FEV1(实际值/预计值)与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无相关性,而肺部CT多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马赛克征。
2.难治性哮喘患儿以男性多见,常伴过敏性鼻炎,气道炎症表型以嗜酸性粒细胞哮喘最为常见。
探讨难治性哮喘儿童与普通哮喘儿童的临床特点差异,并了解难治性哮喘儿童在肺部CT的改变,为更好识别难治性哮喘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5年03月至2019年03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并规律随诊治疗的患儿的基线资料,包括出生方式、父母过敏性疾病史、湿疹、药/食物过敏史、有无过敏性鼻炎、开始治疗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过敏原、治疗6-12个月后身高、体重及肺功能等资料。通过查询我院门诊病历系统、检验报告系统、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所整理的哮喘数据档案,并电话随访患儿家属采集相关资料。根据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案(6-12个月)、每月的ACQ或ACT评分,将入组患者分为难治性哮喘组及普通哮喘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难治性哮喘组肺部CT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2015年03月至2019年03月我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儿童共计425人,剔除不符合纳入条件的患儿后共计87人纳入研究,其中难治性哮喘组19人,普通哮喘组68人。
2.难治性哮喘组男性占63.16%(12/19),78.95%(15/19)合并变应性鼻炎,63.16%(12/19)对尘螨过敏。
3.难治性哮喘组和普通哮喘组分别有63.16%(12/19)、52.94%(36/68)患儿FEV1/FVC<0.8,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429)。
4.治疗≥6个月,难治性哮喘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18例(94.74%),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5.难治性哮喘患儿肺部CT发现支气管壁增厚8例(42.11%),结节影2例(10.53%)、实变1例(5.26%)、马赛克征1例(5.26%)。
【结论】
1.难治性哮喘患儿治疗6-12个月后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较高,在临床缓解期时肺功能多为正常,其中,FEV1(实际值/预计值)与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无相关性,而肺部CT多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马赛克征。
2.难治性哮喘患儿以男性多见,常伴过敏性鼻炎,气道炎症表型以嗜酸性粒细胞哮喘最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