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食物,是维持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它能提供人体必需营养和精微物质,具有营养机体和治疗疾病的双重功用。食物同药物类似,多来源于自然界之动、植物,亦存在某些偏性,有五味、四气、归经等性质,功效、主治等功能。《本草纲目》是一部载有大量食物的本草巨著,层次分明地载录了食物各部位药性。本文主要探究《本草纲目》中常用食物的性、效规律。目的:系统研究《本草纲目》收载的396种食物的科属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现代权威记述,整理常见食物(食品)及其药性规律,探究食物各部位药性规律和性、效关联,对其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首先,确立《本草纲目》中食物的物种范围、常用食物(食品);其次,以《中华本草》为检索数据源,进行食物数据的录入、药用部位的补充及数据规范、数据预处理,并建立食物数据库和子数据集;最后,笔者对录入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分析,并整理所得结果,总结食物各部位药性规律和关联。结果:经过对食物数据的处理,梳理出654味常见食物,并得出《本草纲目》食物来源以植物类食物为最多,其次为动物类食物;四气属性中以平性食物为最多,其次为温性食物,热性食物最少;五味中,以甘味食物为主;归经则以胃、肺、脾、肝等经为主;在所有654味中含有毒性食物记载仅有一小部分,主要有白果、花椒、黄药子、露蜂房、温泉、吴茱萸、杏仁、酒等;在食物的高频功效和主治范围中,功效可概括为清热、解毒,益气、健脾,生津、止渴和止血、消肿等,主治常为水肿,消渴,口渴,痔疮,痢疾、烦热、烧烫伤、食积、疮痈肿痛等。结论:本文通过对《本草纲目》中食物的物种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的深入探讨,总结出了常用食物的药性规律及各部位的性、效规律,为食物本草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文献学基础,并可为临床合理筛选食疗药物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