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晚清时期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山西小学教育开始成型,高等小学堂发展缓慢,初等小学堂则增速较快。民国初年,山西小学教育赓续了晚清的发展势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1917年,阎锡山出任山西省省长,身兼军政、民政大权。他十分重视山西教育,采取“激进主义”政策,循序渐进地推进义务教育。但短期内完成义务教育普及的理想却遇到经费严重不足与师资大量短缺的困难。为此,阎锡山积极推行“六政三事”以发展经济,并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拓各种渠道以筹措教育经费。此外,还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小学师资。1924年至1925年期间,当全国其它省份陷入战乱,教育环境遭到破坏时,山西省小学教育却因阎锡山的“保境安民”政策而得到较快发展,一度超过了历来教育发达的江苏省,被外界誉为“模范省”。但自1925年后,由于北方战事频仍及各种因素影响,山西小学教育的发展遭遇挫折。至抗战前夕,尽管政府全力重振小学教育,但绩效不彰,教育水平每况愈下。为了解决师资大量短缺的问题,山西从一开始就多渠道培养小学师资,不仅有正规的师范教育,也有师范讲习所和模范示范养成所等短期培训。此外,还大力发展乡村师范教育和简易师范学校,以培养大量的乡村小学教师。非正规师范毕业生和非师范生如欲成为合格的教师,则需接受小学教员检定委员会的审查与认定,包括无试验检定和试验检定,合格后方可获得从教资格。山西小学教师基本实行聘任制,在设校长的小学由校长负责聘任,不设校长的小学由学董负责。山西小学教师的聘期一般为半年。小学教师绝大部分并不是各类师范毕业者,而是毕业于各类非师范学校。具体而言,初级小学教师大部分未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而两级小学高级部教师则大部分毕业于正规师范学校。教师聘用过程中存在的任人唯亲现象,则使一些学识浅薄之辈进入小学教师行列,从而排挤了优秀人才,影响到了山西小学教育的发展。尽管各个时期的政府都规定了小学教师的最低薪水标准,以保障小学教师的生活。实际上,无论是北洋政府时期,还是国民政府时期(1927-1937年),山西小学教师的薪酬总体上都很微薄,且全省的薪资水平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富裕的晋中等地区略微高一些,而偏远地区则明显偏低。此外,高等小学教师的薪资明显优于初等小学教师。小学教师薪资之所以微薄,一方面是教育经费分配不合理,另一方面是初等教育经费没有保障。实际上,山西小学教师薪资的微薄是山西特定历史条件下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综合因素的结果。小学教师薪资微薄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一方面因薪资微薄,许多优秀毕业生不愿意服务乡村,导致乡村教育发展落后于城市,城乡差距拉大;另一方面,进入小学教育界的教师队伍出现分流,优秀人才选择转行或继续深造,留在小学教育界的教师对小学教育不尽全责。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山西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