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对尼古丁诱导耳蜗毛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pinggan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吸烟是影响全球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除了它对肿瘤方面的影响,吸烟还与其他许多病理改变有关,包括心血管、肺和脑疾病。听力损失是一种常见的公共和社会健康问题,它与内在和外在因素都有关。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吸烟可以增加听力损失的风险,而在常年大量吸烟的时候,风险往往更高。因此,破解吸烟引起听力损失的机制,对提高吸烟者和暴露在二手烟的不吸烟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价值。尼古丁是烟草烟雾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具有明显的成瘾性,可通过循环迅速扩散到人体的各种组织。在研究尼古丁作用的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表明尼古丁对健康有多种危害。包括神经、心血管、呼吸、肾脏、消化等系统。尼古丁是否有损害听力的危险有待进一步研究。褪黑素是一种众所周知的抗炎和抗氧化剂,在各种生理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上,褪黑素对耳鸣的治疗效果良好。然而,褪黑素是否对吸烟相关的听力损失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在体外建立了一种尼古丁诱导的耳蜗毛细胞损伤的细胞模型,并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此外,我们还评估了褪黑素对这种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为褪黑激素在吸烟相关听力损失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用尼古丁溶液刺激培养中的耳蜗毛细胞(HEI-OC1),建立尼古丁诱导耳蜗毛细胞损伤的体外细胞模型。通过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尼古丁对细胞活性的影响,选择尼古丁对耳蜗毛细胞(HEI-OC1)毒性作用的有效作用浓度并计算出尼古丁对耳蜗毛细胞(HEI-OC1)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检测尼古丁诱导耳蜗毛细胞(HEI-OC1)后Bcl-2、Bax、caspase-3/cleaved-capase-3、PARP/cleaved-PARP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及TUNEL检测尼古丁诱导耳蜗毛细胞(HEI-OC1)凋亡情况。2、研究尼古丁诱导体外耳蜗毛细胞(HEI-OC1)损伤的作用机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尼古丁诱导耳蜗毛细胞(HEI-OC1)后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检测(Immunofluorescence)尼古丁诱导耳蜗毛细胞(HEI-OC1)后NF-k B P65的核迁移,用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检测尼古丁诱导耳蜗毛细胞(HEI-OC1)后COX-2、p-p65、CHOP、Bip的表达。用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尼古丁诱导耳蜗毛细胞(HEI-OC1)后氧化应激程度。3、将褪黑素作用于尼古丁刺激的耳蜗毛细胞(HEI-OC1),观察褪黑素的保护作用。通过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褪黑素对尼古丁诱导耳蜗毛细胞(HEIOC1)活性损伤的影响。选择褪黑素抑制尼古丁致耳蜗毛细胞损伤(HEI-OC1)的有效作用浓度。用流式细胞仪及TUNEL检测褪黑素作用于尼古丁刺激的耳蜗毛细胞(HEI-OC1)后细胞凋亡情况,用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检测褪黑素作用于尼古丁刺激的耳蜗毛细胞(HEI-OC1)后Bcl-2、Bax、caspase-3/cleaved-capase-3、PARP/cleaved-PARP、CHOP、Bip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褪黑素作用于尼古丁刺激的耳蜗毛细胞(HEI-OC1)后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表达。用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褪黑素作用于尼古丁刺激的耳蜗毛细胞(HEI-OC1)的氧化应激程度。结果:1、尼古丁对HEI-OC1耳蜗毛细胞的毒性作用呈现明显了剂量上的依赖性(0,2.5,5,10,20,40 and 80μM)。尼古丁(10μM)刺激可显著促进HEI-OC1细胞凋亡。尼古丁是通过诱导耳蜗毛细胞(HEI-OC1)bax、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的表达增加,Bcl-2的表达抑制,促进耳蜗毛细胞凋亡。2、尼古丁是通过增加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和COX2的表达,正向调控NF-κB信号通路,从而可以加重诱发耳蜗毛细胞内的炎症,导致耳蜗毛细胞的损伤。尼古丁的暴露可以诱导耳蜗毛细胞内ROS的积累,引发氧化应激以致耳蜗毛细胞损伤及凋亡。尼古丁的暴露可通过增加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和Bip的表达,诱导耳蜗毛细胞内质网应激从而引起耳蜗毛细胞的凋亡。3、褪黑素剂量依赖性地减轻了尼古丁诱导的HEI-OC1细胞(0、25、50和100μM)的细胞毒性。进一步研究发现,褪黑素(100μM)可有效减轻尼古丁诱导的HEIOC1细胞凋亡。褪黑素通过降低耳蜗毛细胞炎症反应、减少活性氧积累及抑制内质网应激来减轻尼古丁诱导的耳蜗毛细胞的损伤。结论:尼古丁通过加重炎症、ROS和内质网应激促进耳蜗毛细胞死亡。此外,褪黑素可有效减轻尼古丁诱导的耳蜗毛细胞损伤,表明褪黑激素可能是治疗吸烟所致听力损失的有效药物。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白血病细胞因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近年来,白血病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居年轻人恶性疾病首位[1],儿童中最常见的是急型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
学位
目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主要病因之一。研究FSGS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或特异性靶向药物非常重要。近年有报道circZNF609可以作为多种微小RNA(miRNAs)的“海绵”,参与一些人类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但其在肾脏病FSGS中的生物学作用尚未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环状RNA中的circZNF609在FSGS中是否发挥“海绵”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目的:肥胖是由于体内能量摄入和消耗不平衡而导致的脂肪的病理性积累,从而导致组织功能紊乱。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质积累与肥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肥胖可引起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心脏病、终末期肾病甚至一些肿瘤性疾病,严重影响这类人群的生活质量。脂肪组织的过度堆积是上述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入研究影响脂肪组织过度积累的调控因素成为改善肥胖的关键。烟酰胺N-甲基转移酶(Nicotinamide N-meth
目的: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特点是具有多发灶,易复发,易进展。在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位居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膀胱癌患者在行膀胱切除术后会辅以放化疗等系统性治疗。然而膀胱癌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化疗,常产生耐药性,降低治疗的疗效。因此深入研究膀胱癌发病以及产生耐药的分子机制仍然是预防,早期诊断以及治疗膀胱癌的关键。RASSF8基因属于Ras相关结构域家族成员,其主要功能包
目的: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是普通外科常见疾病,可由炎症、结石、肿瘤等多种病因引起,导致肝内外的胆管完全或者部分的机械性梗阻,引起胆汁排入肠道的过程受阻,进而出现胆汁淤滞、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的黄疸。梗阻性黄疸常引起肝功能改变和胆道感染,及时的外科治疗尤为重要。目前针对梗阻性黄疸的外科手术已经向着微创化方向发展,微创胆道手术具有创口小、疼痛轻、恢复快的特点,给患者带来
目的: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当今社会中发病率第四高的女性肿瘤,亦是在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之一。虽然目前看来,手术和放化疗对I/II期子宫内膜癌治疗效果尚可,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晚期患者或经历过手术和放化疗的患者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复发和多处转移。新兴证据表明,小核仁RNA(small nucleolar RNA,Sno RNA)的失调参与了多种肿瘤的发
目的:本研究以子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子宫颈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水平,探索疲乏感及心理一致感对生命质量的影响,验证心理一致感在疲乏感与生命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索积极心理干预措施是否会对子宫颈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带来积极影响,指导临床实践以及未来的心理干预研究。应用正念干预来改善子宫颈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心理状态,促进子宫颈癌患者的心理健康。对确定积极心理干预措施对宫颈癌患
目的:喉癌是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超过95%为喉鳞状细胞癌。过去30年,全球喉鳞癌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分别增加了12%和24%,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喉鳞癌发生发展机理,寻找新的早期诊断标记物及治疗靶点。长链非编码RNA TUGl(taurine up-regulated 1),即牛磺酸上调基因1,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其在食管鳞癌、骨肉瘤、乳腺癌、肝癌、结肠癌及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失调,并在多种恶性肿
目的:在世界范围内,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死亡率排名位列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位。其中,乙肝病毒感染所致肝细胞癌的发病率最高,约占中国肝细胞癌的85%。目前,肝细胞癌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放疗和化疗。尽管索拉非尼已被确定为晚期肝细胞癌、肾细胞癌和甲状腺癌的有效药物,但大部分患者常在6个月后产生耐药性。鉴于索拉非尼在肝细胞癌中的耐药性问题,探索其耐药机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