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重庆市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配置及运营现状,为妇幼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采参考依据。采用DEA对区县妇幼保健机构进行效率评价,为妇幼保健机构效率的改进提供方向。对区县妇幼保健机构保健工作质量进行评价,为提高妇幼保健机构保健工作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次研究以重庆市37家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了解重庆市妇幼卫生资源配置及运营现状。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通过数理统计法进行效率评价指标的筛选,再采用DEA对区县妇幼保健机构效率进行评价。最后运用秩和比法、熵值法、TOPSIS、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分别对妇幼保健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重庆市区县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配置基本情况不同片区卫生资源配置差异较大,一小时经济圈配置水平较高,渝东北和渝东南较低。主城区和一小时经济圈人均拥有妇幼卫生资源较高,渝东北和渝东南较低。渝东北和渝东南高学历人才匮乏。区县妇幼保健机构公共卫生人员缺乏情况较为普遍。2.重庆市区县妇幼保健机构运营情况一小时经济圈在医疗服务方面有较大产出,其余三个片区医疗服务产出较低。主城区和一小时经济圈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较高,渝东北和渝东南较低。3.重庆市区县妇幼保健机构效率分析共有18家机构处于非总体有效状态。主城区区县妇幼保健机构总体效率相对较高,其余三片区均较低。从规模报酬状态来看,一小时经济圈区县妇幼保健机构规模有效比例最低。投影结果显示,大部分非技术有效机构公共卫生服务产出不足。4.重庆市区县妇幼保健机构保健工作质量评价五种综合评价方法结果具有一致性。组合评价结果显示经济较发达的主城区和一小时经济圈保健工作质量水平较高,经济欠发达的渝东北和渝东南较低。结论不同区县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配置差异较大,应加强主城区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渝东北和渝东南片区的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同时,各区还需要加强妇幼保健人员的投入,提高各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主城区总体效率水平最高,一小时经济圈和渝东北最低,对于非技术有效机构应合理优化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尽可能的使产出最大化。一小时经济圈区县妇幼保健机构规模较大,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的机构比例较高,该类机构应控制机构规模。大部分非技术有效机构公共卫生服务产出相对不足,该类机构应加大公共卫生服务的产出。对于经济欠发达的渝东南和渝东北片区,应强化机构公共卫生职能,大力开展群体妇幼保健工作,以提高妇女儿童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