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构主义为导向的护理本科生见习现状调查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n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合师生两方面的认识和评价来调查护理本科生的临床见习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因素,以明确护生在临床见习中的知识构建情况,为临床见习的有效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自制护理本科生临床见习现状调查问卷,对山东省内三所高校342名即将进入实习阶段的本科护生和有临床见习带教经验的70名老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分为4个维度,调查护生见习中的老师、学生、组织和见习效果状况。经专家审定有较好的表面效度,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95,重测信度为0.797,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α=0.902。数据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统计描述、配对t检验、F检验、Q检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比较见习现状和效果在不同变量间的分布,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见习效果的因素。结果:统计描述结果:(1)护生评价见习现状总体均分(3.37+0.40),老师维度均分(3.27±0.56),学生维度均分(3.52±0.51),组织维度均分(3.08±0.46),效果维度均分(3.58±0.46)。(2)老师评价见习现状总体均分(4.05±0.45),老师维度均分(4.41±0.48),学生维度均分(3.85±0.49),组织维度均分(3.69±0.53),效果维度均分(4.19±0.50)。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师生评价见习中老师、学生、组织现状和见习效果的差别,四组比较结果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护生问卷中不同性别、不同地点见习护生的见习现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老师问卷中不同性别、学历、职称的老师评价的见习现状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采用person相关确定与护生见习效果相关的因素。老师、学生、组织维度与效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9、0.652、0.666,(P<0.000)。三个维度均与效果显著相关。采用逐步回归确定见习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学生评价结果显示为:老师、学生、组织三个维度,引导性、主动性、守纪性和组织四个层面。在维度分析中,组织维度解释了总变异的44.2%,在层面分析中,引导性层面解释了总变异的44.7%。老师评价结果显示为:老师、组织两个维度,职责性和组织两个层面,组织层面解释了总变异的72.2%。结论:本科护生的见习效果基本令人满意,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上,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达到了知识的意义构建。但是见习效果仍需进-步提高。院校和医院应对护理见习教学给予更多的支持性帮助,协调和优化见习组织安排;对见习带教老师进行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培训,提高带教质量;带教老师应注重引导作用的发挥,更好地调动学生见习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充分体现学习的主体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Tambe等在1972年首次提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 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它是指在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没有发现冠状动脉存在显著狭窄(狭窄程度
目的:比较非手术治疗(盆底肌锻炼和药物治疗)与非手术治疗联合认知干预对女性尿失禁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认知干预对女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实验性研究设计,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