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过去30多年来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工业化起步,90年代的招商引资,还是21世纪初的“WTO蜜月期”,中国经济总体上处于“加产能”的大周期内,企业面对的是不断拓宽的国际市场和居民收入不断上升、需求不断改善的国内市场,企业规模的扩张无论是在单一领域内做深做强的专业化战略,还是在更广泛领域内多面出击的多元化战略,都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和成功的典范,很长一段时期内,关于企业应该坚持专业化,还是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国内相关的研究始终未达成一致的结论。目前,中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伴随的是GDP增速下台阶、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加剧凸现和去产能阶段的开始,这给企业经营战略带来了全新的考验——市场不断萎缩、融资成本不断上升,带来行业内竞争的加剧和残酷的优胜劣汰。在此背景下,企业的多元化经营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新常态”下继续施行多元化战略的企业,作为特定领域和行业的新进入者,能否在日渐残酷的商业竞争和不断萎缩的市场中取得比较优势和理想的市场份额,以带来经营绩效的改善?为回答这个问题,本文选取了中国经济最具代表性的沪深300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详尽梳理了2011-2013年这300家企业的经营和财务数据,采用熵值测度方法,手工整理和计算出这些企业的整体多元化、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程度的量化指标,并分别构造一次和二次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新常态”背景下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模型的拟合结果显示,“新常态”下多元化战略并不能改善企业的经营绩效——相关多元化程度,在统计学意义上并不跟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非相关多元化则会拖累企业绩效,回归结果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这一发现给企业战略决策和政府宏观调控都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企业在考虑多元化战略时,需做好迎接市场新常态的准备,多元化战略在短期内很有可能无法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企业应权衡多元化战略的长远战略收益和短期经营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政府的经济调控思路也应适应“新常态”,由“加大要素投入”转向“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引导企业在专业细分领域做深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