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在写字和用字上的错别字现象较为严重。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小学生对汉字本身的认知,甚至会影响到其对汉语母语的认知和语文素质的培养。本课题的语料是通过搜集小学生作业本、作文本、考试试卷等的语言文字错误而形成的,本文以收集到的2772个错别字作为研究对象。对语料中涉及到的各类错别字进行分类定量统计,在定量统计的基础上对各类错别字进行定性分析;从历时的角度对小学低级年、小学中年级和小学高年级三个阶段的错别字做了系统的对比考察,对每个阶段的各类型错别字特点进行个性分析,从而对各阶段错别字情况和动态变化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首先,对错别字进行了类型的划分。我们把错别字分为三大类:错字C()、别字(D)、不规范字(E),对三类错别字进行统计,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C类38.74%,D类60.83%,E类0.43%。可见,别字是小学生错别字的主流,因此纠正别字在整个小学阶段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对小学生错别字大类划分后,我们又将小学生错别字具体分为十六个小类。对各小类错别字的分类定量统计,可以发现其分布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次,对各个学龄段错别字进行了历时对比分析。通过这种历时对比分析,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错字少减,别字和不规范字逐渐增加,这表明小学低年级单纯字形错误的比例高于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阶段,因此小学低年级字形教学显得较为重要;到了小学高年级,由于所识汉字数量的增多,汉字形音义之间的相互干扰,别字的比例在上升,这时强化汉字的形义联系和形声联系的字理教学显得重要多了。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我们也探讨了导致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这其中,既有学生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包括教材编写方面的弊端,我们力图做出较有说服力的解释。最后,论文从影响识字教学的诸多因素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本文从实际语料出发,让事实说话,具有贴近小学生汉字学习的真实性;从语料中分析得出大量数据,无论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的开发还是识字教学的实践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