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世纪初,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我国大范围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此次调整是我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基础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同时,我国在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时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研究和分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问题及原因,制定相应对策,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必要的。本研究以民和县为个案研究,通过对民和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状况的整体研究和个案分析,特别是针对民和县特殊经济、社会环境和农村教育实际的基础上,对民和县近5年来实施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民和县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共教育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有效配置,促进了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同时,民和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也存在着布局调整过快过紧、配套资金筹措困难、群众思想观念转变较慢、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不达标、城乡教育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民和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问题的对策,旨在为妥善解决民和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提供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