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耐克商标侵权案以来,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国际定牌加工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对耐克商标侵权案判决的争议也没有停息过。从耐克商标侵权案判决书来看,被告未经商标权人同意,在相同的商品上使用相同的商标,符合我国《商标法》第52条规定的商标假冒行为之构成要件,当然构成商标侵权。然而,被告是应在西班牙享有耐克商标专用权的委托人要求,生产贴有耐克商标标识的商品,并将该商品全部交付给在西班牙享有商标权的委托人在西班牙销售,被告在产品上使用耐克商标标识的行为是否属于商标法意义上的商标使用行为?该标识在委托与交付产品的过程中是否真正发挥了商标的功能?这类似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我国商标法律制度,不仅需要从商标法理论层面进行研究,还需要从是否符合我国经济政策发展水平的角度进行研讨。我国目前是世界加工工厂,国际定牌加工业务已成为我国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按照耐克商标案的判决逻辑,我国大量国际定牌加工业务都构成商标侵权,都应当“停止侵害”。这种态度是否符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否超出了发达国家对商标权的保护水平?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在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的大量加工厂停产、倒闭,大量的工人失业的情况下,我国对国际定牌加工的态度是否符合党中央的态度和精神?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以耐克商标侵权案为视角,以商标的功能为切入点,以商标的基本功能、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和商标的使用范围为重点,采用比较法学和法社会学的方法,吸取国外部分国家和组织立法及司法判例中的合理性成份,对商标的功能、商标侵权的认定标准、商标的使用范围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同时结合对违法性、侵权损害后果理论,对国际定牌加工中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粗浅认识:(1)国际定牌加工所使用的标识本身,由于不具有商标的功能,所以不是商标法意义上的商标;(2)国际定牌加工中标识的使用行为没有产生使消费者混淆的后果,不构成商标侵权;(3)国际定牌加工中标识的使用行为不是商标法意义上的使用,不在《商标法》的规制范围之内,这也是本文微薄价值所在。本文除引言之外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从耐克商标案引发的思考。该部分从耐克商标侵权案的判决出发,介绍了我国理论界对于此案的判决有截然不同的观点,并引出了正反观点各自的论据。同时也介绍了我国司法界对国际定牌加工的态度。笔者对耐克商标侵权案的判决的合理性提出了疑问,并提出了几个较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第二部分是商标的基本功能与国际定牌加工。该部分主要介绍了商标的基本功能是标识商品的出处,以免消费者混淆。还对国际定牌加工中所贴附标识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因交付的产品不在流通领域,所使用标识本身不能标示商品的出处,不具有商标的功能,所以不是商标法意义上的商标,从而得出了加工方不构成商标侵权的结论。第三部分是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与国际定牌加工。该部分把我国与国外的商标侵权认定标准进行了比较,得出我国商标侵权的认定应该以引起消费者的混淆为标准的结论。还分析了国际定牌加工中由于加工方的行为没有引起消费者的混淆、没有造成国内商标权人的损害后果,得出加工方的行为不构成商标侵权的结论。第四部分是商标使用范围与国际定牌加工。该部分把我国商标的使用范围与国外的商标使用范围进行了比较,提出我国应该把商标的使用限定于商业范围内。还通过对国际定牌加工的标识使用行为分析,认为该标识的使用不是在商业范围内使用,不受我国《商标法》的规制,不构成商标侵权。第五部分是国际定牌加工的经济政策分析及我国应有的对策。该部分主要指出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的现状,以及国际定牌加工对我国经济发展、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还分析了针对我国的现状,我国应该采取一系列具体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