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短短二十年多时间里,东莞就从一个传统农业县,变成号称为“世界工厂”的新兴工业城市。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现今,三十年过去,东莞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随着东莞的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很多制造业企业正往工业园区集中、向经济后发地区迁移,东莞城中留下了大量的空置厂房。据不完全统计,东莞的空置厂房面积已超过1000万平方米。在新一轮的“三旧改造”中,纳入改造范围的旧厂和厂区更是“量大面广”,拆除这些“半新不旧”建筑,再建新建筑,既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又会割断城市的历史文脉。为解决城市发展与城市文脉延续的矛盾,更好地再利用这些旧工业建筑,建设节约型社会,本文结合东莞特殊的城市发展背景和旧工业建筑特点,就当前东莞城市发展所面临城市发展和“无地可用”的矛盾问题,指出当前东莞大量闲置的旧工业建筑是宝贵的存量资源,普遍具有功能和形式转化的“潜质”;在参考比对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东莞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应从少量精品类工业历史建筑再利用转向普通非历史工业建筑的“再循环”利用的更多思考和研究,在进一步对东莞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现状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东莞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策略是:立足东莞“当地实际”,从城市和建筑两个层面对其影响因素综合分析考量,对其再利用的功能模式选择应主要立足于城市的“功能补充”,在准确功能定位后,再进行适宜的物质空间改造的三个步骤实施的适应性策略,探索这一切实可行的再利用策略,力求能对东莞今后的再利用设计工作有所参考,对相关部门的管理和政策思路有所启发。东莞城中闲置的旧工业建筑,大部分可以被改造和再利用,关键是要对东莞既有工业建筑的形成背景、区位分布,历史文化、建筑特点等深入分析,从多元价值角度去分析研究,分层次对待,对其进行保护、功能转换和创意提升,“腾笼换鸟”,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提升城市活力,促进东莞的城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