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7—1937年是国共两党对峙的10年,在这10年中,中共有效地进行了土地革命,力量不断壮大,并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即土地革命路线。而国民党也推行了一些土地政策,但结果却差强人意。本文从国共两党土地政策所实行的目的结果方法及思想渊源进行比较,来看国共两党政权的沉浮。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国民党的土地政策。介绍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本人认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背离了孙中山的土地政策,原因在于孙中山渴望实现耕者有其田,目的是人人都有田可耕,限制土地集中,土地归国家所有。而国民党土地政策的目的只是为了增加税收,加强补给。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共产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革命是中共政策的重心。所以它一切政策都是围绕怎么没收土地,没收谁的土地,把土地分给谁所有而展开的。中共在关键时刻能抓住关于民生这个重点问题。这在策略上就胜国民党一筹。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国共土地政策的比较,从思想渊源上看,孙中山的土地思想源于亨利·乔治的土地国有理念,共产党的思想则源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理念;从实施的目的手段上比较,孙中山的目的是实行土地国有,共产党的目的则是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孙中山主张采取改良的方式得到土地,而中共则采取革命的暴力的手段来解决。实施的结果也不同,共产党在各根据地有步骤有分别地实行了土地政策,赢得了民心,也摧毁了国民党的围剿。而国民党虽然实行了二五减租,但是收效甚微。第四部分主要通过对国民党土地政策失败的原因的分析及中共土地政策成功的经验的比较来看国共两党的沉浮。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一般人都认为是因为它坚持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结果,本人则认为它不能实施的根本原因在于是缺少稳定的统一的环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以及它本身政权的腐败。共产党胜利的原因则在于要打破这种社会状态,反帝反封建。总之,国共两党的分歧在于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思想政治意识比较混乱的时代,只有解决民生的问题,发动被压迫的人起来反抗,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