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绝对数量的不断增长,残疾人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一类群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大约有6亿人口患有各种类型的残疾。我国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残疾人达到8296万,占到总人口的6.4%。残疾人受限于自身条件,总体文化水平较低、就业能力弱,使得他们在社会竞争、获取资源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经济的贫困、情感的脆弱以及寻求出路的无门,往往令他们陷入选择的绝境。更有人恶意利用自身残疾,从而走向犯罪的深渊。近年来,残疾人犯罪呈高态发展,涉及侵犯他人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并且出现越来越多的残疾青少年犯罪主体,残疾人犯罪现象已成为严重威胁公共秩序、伤害社会情感的重大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残疾人事业在理论、实践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而残疾人犯罪问题是残疾人事业的一部分,理应受到社会的重视。本文从残疾人的教育、就业、经济来源、家庭收入、社会保障和社会参与能力等基本状况入手,结合大量数据和个案材料,总结分析各类残疾人犯罪的特点,并试图分别借助紧张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解释残疾人犯罪原因和提出解决对策。除去导言部分,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残疾人犯罪概述,首先对残疾人的概念进行比较界定,然后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数据对残疾人基本状况进行概括,并且对残疾人犯罪的概念和特点等概况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二章残疾人犯罪的原因,介绍紧张理论及其与残疾人犯罪的关系,从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两方面寻找残疾人紧张情绪的来源。第三章社会支持与预防残疾人犯罪的对策,介绍社会支持的理论,分析社会支持在预防犯罪方面的积极作用,此外,简单分析我国残疾人社会支持的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章对残疾人社会支持的建议,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在非正式社会支持中,由于中国社会家庭本位的特点以及家庭对残疾人的重要意义,重点对家庭的社会支持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