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恩美在她第一部小说《喜福会》中,用十六个章节中分别描述了四对母女——来自中国的移民母亲和生于美国的女儿们的故事,故事虽各不相同却相互联系。书中母亲们在中国二战前、战争中的记忆,和母女间矛盾冲突、互不理解的情节交织在一起。这部作品不仅成为了兼具内容和风格的畅销书,更激发读者思考很多问题,例如文化对立和文章主题。本文从女性叙述学的角度出发,在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作用下,考察女性叙述权威怎样构建起来,从而削弱在传统的意识形态和叙述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的男性权威。
结合当代美国女性主义叙事学家苏珊·兰瑟提出的作者型、个人型、集体型三种叙述言念模式,分析这三种言念在文本中如何建构权威。谭恩美通过七个角色(三个母亲,四个女儿)轮流作为讲述者,阐述她们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和经验,以及随之产主的冲突。在故事中,作者使用的个人言念和作家言念为每个人物和自己赢得了权威,利用集体言念为边缘化的受压迫群体——美国华人女性赢得了叙述的权威。女性主义叙事学认为叙述权威的研究和相关的语境有密切联系,该语境应当是涵盖历史、社会、种族、文化和个人经历在内的环境。时间、空间、性别、种族、文化等语境制约因素和谭恩美选择的叙事模式不可分割。她采用了“说故事”的策略和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结构强化女性话语权威,效果可见一斑。讲故事对母亲而言,是治愈过去失落和离散痛苦的一种渠道,还让她们有机会把饱受压迫和牺牲的历史,重新书写成为自我表达和个人赋权的故事。对女儿来说,从母亲们的故事中和获得了精神和智慧去解决婚姻、工作等问题,最终勇敢地回归华人家庭文化根本。文本的十六章节构成不但增加了故事的份量,又展现了人物间互补又交锋的多视角观点。结构精心设计超越了简单的几何形式,体现出女性写作回归原点的主题,以及对抗父权家庭中僵化的性别关系与世代相传的等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