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用钛合金的研究开发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p型钛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已成为新一代的生物医用金属材料。本论文根据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需求,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的TiNbZrFe系亚稳定p型医用钛合金(简称为TNZF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及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等研究了合金在冷加工和再结晶退火热处理过程中织构的形成规律及织构对其拉伸性能,特别是杨氏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医用钛合金的应用开发和理论研究提供依据。TNZF合金经不同形变量冷轧后,形成了以{112}<110>、{113}<110>为主的α纤维织构和以{111}<110>、{111}<112>为主的γ纤维织构,同时伴随产生少量的立方织构和Goss织构。20-60%形变量冷轧时,α和γ纤维织构随形变量增大逐渐增强,而当形变量增大至90%后,γ纤维织构均有所降低。同时,由于<110>织构始终占据主导作用,而<112>织构相对较弱,使得合金沿RD、TD方向的杨氏模量关系始终为ERD<ETD。随形变量增加至40%,<110>织构增强,同时形成了<112>织构,使得ERD和ETD均有明显降低;之后随形变量增加,<110>织构持续增强,而<112>织构不断减弱,使得ERD逐渐减小,而ETD略有增大;当形变量增加至90%时,<110>织构继续增强,<112>织构略有降低,同时出现<100>织构,导致ETD继续略有增大,而ERD减小至63.4GPa。TNZF合金经再结晶退火处理后,合金内部微观取向随退火温度改变而发生了显著变化。550-700℃退火处理为再结晶形核过程,<110>纤维织构组分不断减弱,并逐渐形成了{111}<112>纤维织构,而织构总体强度减弱,随机取向增多,合金的杨氏模量变化不明显;在700~900℃退火时,再结晶晶粒的择优生长使得{111}<112>取向显著增强,合金的杨氏模量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900℃退火时已降低至41G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