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绿潮浒苔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cz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增加,各类生态环境问题也愈发突出。在我国黄海海域,浒苔绿潮已经连续爆发13年,不仅严重威胁了周边海域的生态健康安全,也为沿海城市的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科学有效地防控浒苔绿潮的发生是当前的首要问题。目前,黄海浒苔绿潮的起源等问题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黄海的浒苔绿潮最初形成于苏北浅滩的紫菜养殖区,该区域中含有大量的浒苔微观繁殖体,成为黄海浒苔绿潮持续爆发的“种子库”;同时,相比于其他绿藻,浒苔具有更高效的营养吸收能力,这为浒苔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发育爆发成为绿潮灾害提供了基础。然而,黄海绿潮浒苔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却未见报道。本研究围绕黄海绿潮浒苔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展开,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我们组织了两次种源调查航次,采集苏北浅滩紫菜养殖区的沉积物样品,通过培养,发现沉积物中存在石莼属、盘苔属等大型绿藻的微观繁殖体,其中石莼属繁殖体数量占优,同时,石莼属包括曲浒苔(Ulva flexuosa)、浒苔(Ulva prolifera)、扁浒苔(Ulva comprsesa)和缘管浒苔(Ulva linza),其中,曲浒苔数量占优。该部分结果完善了苏北浅滩紫菜养殖区绿藻微观繁殖体的物种多样性,为我们进一步了解黄海浒苔绿潮爆发的生态学过程提供了基础。其次,为了考察浒苔在黄海绿潮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原因,我们针对以上四种石莼属绿藻进行了比较转录组测序分析。测序结果表明,四种绿藻共有一组数目相似的核心基因,且这部分基因参与了过半的藻类代谢过程。同时,与其他三种绿藻相比,浒苔中众多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如硝酸盐转运蛋白和丙酮酸激酶等基因发生了富集,这部分基因的富集可能使得浒苔更具有生长竞争优势,从而成为黄海绿潮的优势种。该结果为我们了解浒苔成为黄海绿潮优势种的分子机理提供了思路。第三,以上关于浒苔生长发育特点的研究都是基于浒苔与细菌共存的条件,而无菌条件下浒苔是否也能爆发成为绿潮我们尚不知晓。为了研究无菌条件下浒苔的生长发育特点,我们利用5种抗生素联合处理的方法成功构建了浒苔愈伤组织。结果表明,在无菌条件下,浒苔孢子体/配子体形成愈伤组织,无法完成正常的形态建成和生长发育。浒苔愈伤组织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浒苔的形态建成和生长发育奠定了基础。第四,我们研究了4株浒苔共附生菌对浒苔愈伤组织的诱导作用。针对本实验室前期筛选到的16株浒苔共附生菌的研究发现,有4株细菌对浒苔愈伤组织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为E68(Roseobacter sp.),E69(Marivita sp.),E104(Bacllus sp.),E1 10(Maribacter sp.)。针对4株细菌对浒苔愈伤组织的诱导实验发现,4株细菌均需要达到一定的工作浓度才能发挥诱导作用,同时,不同细菌在同种工作浓度时的诱导作用也有差距,其中E110细菌的诱导能力最优。另外,4株细菌发挥诱导作用无需与浒苔愈伤组织直接接触。细菌诱导前后愈伤组织的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大量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产生差异表达,从而为阐明细菌诱导浒苔形态建成和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同时,对尖种礁膜等其他石莼属绿藻具有诱导作用的thallusin也能诱导浒苔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和生长发育,这为我们鉴定细菌发挥诱导作用的活性物质提供了一种思路。最后,为了进一步研究浒苔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尤其是固碳途径的分子机理,我们选取了在绿藻固碳途径必不可少的关键酶-碳酸酐酶作为研究对象。我们通过克隆获得了 3条浒苔碳酸酐酶基因:UpγCA1,UpγCA2和UpαCA1,生物信息学分析证实UpγCA1和UpγCA2属于γ碳酸酐酶家族,UpαCA1属于α碳酸酐酶家族,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它们在进化上具有种属保守性。我们成功构建了UpαCA1基因的过表达载体,原核表达纯化蛋白并检测到碳酸酐酶活性。qRT-PCR结果表明三种碳酸酐酶均对高温、低温、高盐、低盐、高光和低光培养条件敏感,受到这几种条件的抑制,这与浒苔在这几种条件下生长受到抑制的情况相一致,表明环境因素可能通过调节碳酸酐酶来直接调节浒苔生长。而三种碳酸酐酶对pH 7.5~8.5的培养条件适应较好,其转录水平在长时间上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与浒苔在海洋酸化的进程中仍然保持生长优势相吻合。本结果为研究浒苔固碳途径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规律提供了分子基础。本论文相关工作首次提出以下推论:1.首次分析了浒苔、曲浒苔、扁浒苔和缘管浒苔四种黄海石莼属绿藻在转录水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其他三种绿藻相比,浒苔中许多生长发育相关的重要基因产生了富集,为从分子进化角度理解浒苔作为黄海绿潮优势藻种提供了研究基础。2.首次构建了浒苔愈伤组织,表明无菌条件下浒苔无法完成正常的形态建成和生长发育,为研究浒苔形态建成及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基础。3.首次考察了四种细菌对浒苔愈伤组织的诱导作用,包括不同细菌、不同工作浓度的同种细菌对浒苔愈伤组织有不同的诱导效果,细菌发挥诱导作用无需与愈伤组织直接接触等。通过转录组测序初步考察了细菌诱导浒苔愈伤组织的分子机理,发现细菌诱导浒苔愈伤组织使得大量生长分化相关基因产生表达差异。4.首次发现thallusin对浒苔愈伤组织的诱导作用。为进一步确定细菌诱导浒苔愈伤组织的具体物质和作用机制提供思路。5.首次克隆分析了浒苔碳酸酐酶基因,也是石莼属绿藻中首次获得碳酸酐酶基因。获得了 3条浒苔碳酸酐酶基因:UpγCA1,UpγCA2和UpαCA1,活性检测结果表明UpαCA1为活性蛋白。同时,qRT-PCR结果表明三种碳酸酐酶对不同环境条件具有不同的响应特点,为了解浒苔生长发育尤其是固碳途径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基础。
其他文献
角膜是一层透明无血管的纤维膜,在组织学结构上角膜共分为5层,从外向内依次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和内皮细胞层。角膜内皮细胞为多边形单细胞层,是维持角膜相对脱水状态,保持角膜透明性和维持角膜厚度的重要因素。在人体内角膜内皮细胞难以再生,若被损伤只能依赖残存细胞形态的改变和移行来进行修复。当损伤超过一定限度造成内皮细胞的密度低于约500-800/mm2时,残存的内皮细胞便不能完全代偿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利用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转化获得生物燃料和化工产品,能够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纤维素酶生产菌株中,丝状真菌能够分泌完整的纤维素降解酶组分。探索其纤维素酶合成调控的关键因子,阐明纤维素酶合成的调控网络,将为菌株的遗传改造提供合理的靶点,对于提高酶的产量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报道,假定的甲基转移酶LaeA/LAE1调控丝状真菌发育、纤维素酶基因及次
丙二酰辅酶A(malonyl-coenzyme A)是脂肪酸类衍产物,黄酮类化合物,聚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关键前体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医药类,绿色能源及化工领域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因此构建丙二酰辅酶A平台菌株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巨大潜力。酿酒酵母的遗传背景研究透彻,安全性高,基因操作手段成熟,是微生物工业合成的常用菌株,以酿酒酵母为细胞工厂合成丙二酰辅酶A衍生产品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在酿酒酵母中,中间代谢物丙
研究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类重要的动脉硬化血管病变,其病变从动脉内膜开始,先后出现脂质积聚、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动脉中层退变和钙化。免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血流动力改变等多个方面影响AS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探讨影响AS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明确潜在治疗靶点,对于早期干预斑块形成及稳定易损斑块、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硫是组成生命有机体的重要元素之一,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硫化氢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硫化氢(H2S)作为一种气体信号分子可以参与生物体中的很多生理活动,先后有研究指出硫化氢在血管舒张、心脏保护、抵抗氧化应激、神经传递和抗炎症作用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过量的硫化物对细胞是有毒的,可以通过毒害细胞色素c氧化酶来抑制细胞呼吸或通过产生不同的活性硫物质来提高氧化应激。生物细胞可以自身调节胞内硫化物含量,把硫
酯类水解酶能够催化酯键的水解和合成,其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由于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精确的化学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反应不需要辅因子以及在有机溶剂中高度稳定等特性,酯类水解酶在工业上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糖酯酶是一大类糖类活性酶,能够催化酯类取代基从多糖的糖链上脱离,这些多糖来自于不同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多糖肽聚糖、动物多糖几丁质以及植物多糖木聚糖等。一些酯类水解酶还具有糖酯酶的活性。海洋中
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特有的基本组成成分,在维持细胞特定形状、保护细胞免受内部膨胀压破坏和参与细菌的生长和分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阐明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组织结构,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解释清楚其结构对于研究细菌的生长和分裂机制、胞外聚合物与细胞壁的锚接形式、抗生素靶点的选择以及仿生学等都有重要意义。肽聚糖是由聚糖链和肽链组成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的超分子复合物。到目前为止,细菌细胞壁肽聚糖主要的拓扑
自夸克模型和量子色动力学(QCD)理论的相继建立,直至标准模型的完善,人们在认识微观粒子的深层结构和性质上已经取得了极大成功。由于QCD理论在低能区域的非微扰性质,至今仍不能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直接研究强子结构和强子谱等相关问题,尤其对于奇特强子而言,非微扰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因此很多研究中会使用基于QCD精神的有效理论以及相关唯象模型以分析这些问题。近些年来,实验上陆续发现了一系列性质奇特的介子和重子
第一部分人副流感病毒3型F蛋白HRB连接区结构与功能研究研究背景:人副流感病毒3型(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3,HPIV3)为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副粘病毒属(Paramyxovirus)病毒家族中的一种重要病毒,可引起5岁以下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导致支气管炎和肺炎。在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HPIV3的临床阳性检出率仅次于呼吸道合胞病毒(
分数阶微积分是一个古老而新鲜的话题,在早期,由于缺乏物理机理解释、应用背景研究等原因,分数阶微积分发展缓慢.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关于分数阶微积分的研究内容由理论研究逐步转向应用研究,比如其在高能物理、反常扩散、生物医学工程、系统控制及复杂粘弹性材料力学本构关系中的应用.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分数阶微分方程的求解进行研究,但由于分数阶导数定义中的微分-积分卷积算子的存在,使得其具有历史依赖性和全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