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以来的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杜拉拉升职记》是十分耀眼的明星。从图书到话剧、电影、电视剧,它创造了近3.4亿元的骄人产值,并且引发了公众和媒体的持久热评,形成了蔚为可观的“杜拉拉现象”。而作为这一现象的核心,“杜拉拉”这个人物形象——姿色中上,没有特殊背景,受过良好教育,靠个人奋斗获取成功的女子——也逐渐成为凝结着特殊含义的社会符号。其中最重要的三个面向,就是“职场”、“中产”以及“女性”。本文即是从这三个互相交叠又不完全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杜拉拉现象”折射的社会意识及其关联的现实状况。第一章,以商战小说为参照,分析《杜拉拉升职记》讲述的是“普通人的职场智慧”。它以问题而不是情节推动小说,并在将问题情境化的过程中通过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抽丝剥茧式地揭示日常职场的宜忌利害、行止得失,并且将抽象的职场理论知识以一种易懂的方式嵌入进小说文本当中,让读者觉得既有趣又有用。同时,分析知识技能是以杜拉拉为代表的新中产阶层的立身之本,因此职场小说的功能是输出有益的知识技能以帮助读者提升人力资本。但杜拉拉因为总裁的赏识获得关键性升迁的异质情节,又揭示出匮乏优质社会资本的新中产阶层的内心渴望。第二章,分析不同媒介的《杜拉拉升职记》建构的不同的中产阶层形象。电影延续既有的典型的呈现中产阶层的方式,以时尚的外表、符号性消费定位他们,询唤中产阶层的消费能力并将其出售给广告商家,以此获得植入性广告从而减少电影拍摄的成本。小说则以强调“个人奋斗”和“专业意识”这一比较崭新的方式定位中产阶层。此处分析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全球化浪潮对中国中产阶层的促生作用,并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数十年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迅猛势头也强化了通过个人奋斗跻身中产阶层的社会意识。而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加剧的失业风险,则突出地表明中产阶层特别是新中产阶层——他们不掌握生产资料、通过职业/收入的模式获得较高品质的生活——作为社会的中间层,因为拥有较好的人力资本所以有向上流动的无尽抱负,同时一旦失业就会丧失经济来源又使得他们难以撇开向下坠落的深深恐惧。在此,本文指出《杜拉拉升职记》的书写时间、出版时间与金融危机的交错,让它们既能以昂扬的个人奋斗基调给予受众信心支持,又能以大量的职场生存技巧给予受众智力支持,从而更易收获较高的阅读率。第三章,分析市场经济在建构两性关系时,强调了基于个人主义效率的能力说和素质说。女性只要有能力,就能有和男性一样的发展机会和成就。《杜拉拉升职记》里的中产女性即受这一关于性别的市场话语激励,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获得了职业威望和财政独立,并且进一步将工作设定为自我认同、自我实现的重要维度。但是传统文化对于女性气质、女性角色的规约,又会干扰中产阶层女性的职业追求。工作与感情、事业与家庭间的矛盾构成对她们的深深困扰。《杜拉拉升职记》,特别是电影和电视剧版,想象性地弥合了两者间的冲突,使“杜拉拉”——事业家庭兼顾,取代“女强人”——只有事业没有家庭,成为中产阶层女性的理想镜像。但小说的第二、三部,借“办公室恋情”带来的诸种限制,细腻地演绎了鱼与熊掌想要两全的艰辛和不易。中产阶层女性的理想自我以及实现这一理想自我过程中的甘苦,也是“杜拉拉”获得广泛认同的重要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