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论 分析了冯契自由理论在广义认识论背景下的基本要点。指出实践唯物主义辩证法构成冯契自由理论体系的基本方法。“以现实之道还治现实”这一广义认识论主旨,构成了冯契自由理论体系展开的逻辑主线。 第一章 对冯契自由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了考察,将其分为自由问题的萌发、自由论域的转换和自由理论体系的建立等阶段。并对冯契自由理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思想的演变,作了简略地概述。 第二章 对广义认识论背景下的自由理论作了总的概述。广义认识论将自由和智慧相结合,自由成为广义认识过程所要指向的最终目标。广义的认识过程以实践为基础,以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为目标。在冯契这里,实践既指向物质生产领域,也指向伦理、道德领域,这是对康德的伦理、道德实践概念以及马克思主义物质生产的实践概念的综合。自由就是自我在“以现实之道还治现实”的广义认识过程中,支配自然和成为自由个性。自我构成了“取得”和“还治”的认识活动的主体,因此“以得自现实之道还治现实”的广义认识主旨虽然脱胎于金岳霖的知识论主旨,却不同于金岳霖反对知识论或哲学以人类或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第三章 探讨了冯契在自由和必然关系问题上的理解。本章指出,冯契以物质这一范畴来统一自在之物与为我之物,从而将自由和必然统一了起来,这就超越了康德将本体与现象二分所导致的自由和必然的割裂。而冯契以物质作为世界统一原理和发展原理,克服了康德之后的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等以超越的精神来统一思维与存在所导致的目的论的偏差。自在之物化为为我之物,也就是本然界化为事实界、可能界和价值界。一切价值都是人的要求自由的本质的展开。这既是对金岳霖提出的本然界、事实界、可能界理论的继承,也是对近代西方价值论积极成果的吸取。认识论和价值论取得了统一。冯契现实可能性范畴的提出,自由就不仅意味着要认识必然,而且要把握可能。现实是势有必至与势无必至的统一,这是人的自由的前提。 第四章 对自我——自由的主体进行了考察。自我是身心的统一体。冯契这里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实践观为基础,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形质神用的思想。这既克服了唯意志论无身自我的抽象理解,又超越了机械决定论将精神过程等同于物质过程的不足。而冯契自我意识的综合统一性思想是对康德“统觉”思想的吸取,同时又给予了实践唯物主义的解释。自我意识作为主体意识构成了自我的同一性,并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渐提升为自由意识。这就不同于近代西方自笛卡尔之后这样一种哲学路线,即仅在纯粹精神的领域内建立自我意识的自明性。冯契以历史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克服了“心即性”的理性主义和“生之为性”的经验主义对立,吸取了中国哲学史上的成性说与复性说的合理因素,把人性理解为从天性到德性的自由发展过程。这样,自我就具有改变自身本质、性格的自由。 第五章对自由是理想的实现进行了分析。本章指出,冯契理想范畴的提出是对马克思劳动者的观念(构成劳动过程的目的)思想的发展。而冯契自由是理想的实现,理想是人格的主观体现的思想,克服了黑格尔以理念作为自由的最终根据所导致的目的论的缺陷。冯契通过区分马克思对必然王国一一自由王国这对范畴的两种用法,克服了对自由王国的彼岸性的理解,主张自由的目标和自由之路的统一。这既不同于金岳霖将自由规定为逻辑终点,自由被置于现实世界彼岸的形上理解;也不同于萨特将自由规定为逻辑起点,主张自由的宿命论思想。另外,冯契继承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但与马克思以异化理论来说明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必然实现不同,冯契的异化理论主要是用来说明人的自由的实现问题。 第六章从真、善、美等领域对冯契的自由理论进行了考察。从认识论说,人发展了自由的智慧。将冯契对智慧的理解区分为思辨的理解与实践的理解。在实践的理解中,智慧作为真理性认识是和价值联系在一起,认识包括认知与评价,智慧包括科学和哲学。这就克服了近代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以及由此所导致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从伦理学说,人发展了自由的德性。冯契强调自由的道德行为是理性自觉与意志自愿的统一。这就超越了冯友兰在道德领域以理性自觉消解意志自愿的不足。.在冯契这里,实践精神是理性与意志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其最高境界是达到真善美的统一,这就与康德对实践精神进行抽象的逻辑规定有了差别。从美学说,人发展了自由的美感。美与真善是相联系的,冯契批评了康德区分自由美和依存美,割裂了美与真善的联系。在自由的审美活动中,通过个性化的感性形象,既使自然得到美化,也培养了美的个性。在冯契这里,自由虽然可以区分为真、善、美等不同领域,但彼此决不是完全割裂的。知情意、真善美统一于理想化为现实的精神自由中。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是相统一的。 第七章对冯契的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进行了研究。本章指出,平民化的自由人格是普通人通过努力都可以达到的,这就不同于古代那种高不可攀、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的被神圣化的圣人理想。平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