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社会舆论的传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社会舆论导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追溯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根底,确立了关于舆论引导的理论内涵和价值取向。1939年《中国青年》杂志复刊,作为延安时期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备受党中央领导人的关注和革命根据地青年的喜爱,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引导的载体。以《中国青年》为舆论宣传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舆论的传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社会舆论导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追溯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根底,确立了关于舆论引导的理论内涵和价值取向。1939年《中国青年》杂志复刊,作为延安时期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备受党中央领导人的关注和革命根据地青年的喜爱,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引导的载体。以《中国青年》为舆论宣传阵地,中国共产党通过卓有成效的舆论引导工作,获得了青年的政治认同并将青年锻造为政治坚定、思想先进、本领扎实的革命青年,提升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中国青年》(1939—1941)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引导的展开可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方针政策和时事教育、青年人生观教育三个议题。《中国青年》以党的中心任务为统领,契合舆论引导对象的特质和需求,针对不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议程设置形成了切实有效的舆论引导策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使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和变单向灌输为互动交流的舆论引导策略;党的方针政策和时事教育中使用了紧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和聚焦青年感兴趣的社会现实的舆论引导策略;青年人生观教育中运用了多样的体裁形式满足青年喜好、典型报道树立优异的青年形象和设置特色栏目积极与青年互动的舆论引导策略。延安时期《中国青年》的舆论引导对于推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青年机关刊物舆论引导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困境。通过研究总结历史经验,青年机关刊物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舆论导向、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准确把握青年需求、提升对青年舆论引导表达的水平和艺术并且深化推进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思想政治政治教育承担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和任务,应当做好青年机关刊物的舆论引导,在青年中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舞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其他文献
在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形势下,为中小学生减轻学习负担是大势所趋,众多学校的变化也随之而来,一方面,较为丰富的选修内容成为学校争相开设的课程,学生们接触到的科目也比以往增多,但学习课时并未有所扩增,这也挑战了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知识;另一方面,北京诸多学校放学时间早于父母上班时间,在父母家长并未下班的时间,将无法按时接送孩子,这也成为很多家长的担忧。然而这些是中小学补习机构前所未有的机会
在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要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且优化经济结构,就必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组织创新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下获得竞争优势,实现长久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员工,实现组织创新的关键还是在于发挥员工的创造力,如何培养和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成为了当今企业面临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创造力成分理论可知,专业相关知识、创造相关过程和任务动机是员工创造力的三大核心成分,而高绩效工作系统正好
当前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制造业及其配套服务业在技术变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双背景下备受关注。如何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成为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随着积极组织行为学发展日趋成熟,个人、领导、组织因素之间的各种关系成为了学者研究的聚焦点,也为制造业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思路。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个人-组织匹配、领导-成员交换和工作绩效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为制造业企业
随着知识经济和云计算时代的到来,组织内外部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传统的企业以领导者为核心的观点受到质疑,而追随者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的观点逐渐得到学界和商界的认可。目前,追随力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有关于追随力与员工工作绩效间关系的研究也不多见,尤其是对二者间作用机制的探索。同时,90后员工由于其成长环境的特殊性,有着不同于其它年代员工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一方面,他们教育程度高,创新能力强;
在儒家思想和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影响下,领导者的个人品德和修养对组织战略发展,员工的结果输出有重要影响。因此,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德行领导近年来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深入探究德行领导对中国的企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德行领导可以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绩效,也可以在一些中介因素的影响下作用于工作绩效。组织公平感是员工在组织中产生的一种主观认知,这种感知会作用于员工的工作绩效;领导者公平公正的
“最低价中标法”是指在我国招投标活动中采用的,以“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为代表的,以投标价格作为唯一竞争因素的一类评标方法。实践中“最低价中标法”被不当使用,带来影响工程质量、破坏竞争秩序、滋生腐败等消极影响。由于“低价中标”违法行为大多出现在使用“最低价中标法”进行评标的项目中,加上少数媒体对低质低价问题工程的报道渲染,将引发“低价中标”的原因归咎为“最低价中标法”,导致社会大众产生“最低价中标
伴随数据的收集储存和使用技术的不断提高,大数据逐渐显现出令人欣慰的使用价值,正深刻影响着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已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可以说如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共享经济领域令人瞩目成就已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动
玩忽职守罪属于渎职罪的范畴,由于其具有法益侵犯的多重性、犯罪情形的复杂性,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认定玩忽职守罪尚存在不同的意见,破坏了司法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因此,本文旨在解决司法界对于玩忽职守罪认识上的分歧,论文通过对调研的典型案例中的争议焦点,对胡某、徐某是否构成玩忽职守罪、是否具有徇私舞弊情节、对胡某的定罪是否适当进行了理论分析。论文依据法律和事实依据结合刑法学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是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初期以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和困扰为工作重点;2001年以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为指导理念,帮助学生完成个体心理发展课题,妥善解决发展中的心理矛盾,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20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命题随之凸显。但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认知和实践具有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乃至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并与人们所处环境和精神品格有关。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追求“美好生活需要”满足的活跃群体,因而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努力实践“美好生活需要”意义重大。 本文从大学生“美好生活需要”的认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