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中发病排第2位,男性排第3位。近几十年来,西方化的生活方式显著增加了肥胖和运动缺乏的发生率,从而促进了CRC的发病率上升。迄今为止,TNM分期系统是应用最广泛的CRC预后评价指标之一。然而,相同TNM分期的病人仍存在生存差异。某些宿主因素,如全身炎症反应可导致此生存差异的产生。因此,急需开发简单易行且精确的标志物来个体化评估病人的预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是由肝细胞产生的可溶性糖蛋白,可在激活的凝血酶作用下转化为纤维蛋白。它在凝血过程、细胞和基质相互作用以及伤口愈合中发挥主要作用。此外,FIB本身可直接结合炎症细胞或肿瘤细胞,导致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诱导合成。研究表明,术前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与CRC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然而,FIB在CRC病人中的预后评价意义仍然存在争议。Son等认为FIB水平升高可作为非转移性CRC病人的预后评价指标。但Pedrazzani等发现,术前血浆FIB水平与某些预后独立风险因素具有相关性,但无法预测CRC病人的预后。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CRC病人术前FIB水平的预后评估价值。次要目的是构建预测模型的Nomogram来个体化预测CRC病人的生存状况。研究方法:临床病理资料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2000-2014年间做手术的病人,所有病人均接受CRC根治术,具备详尽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数据。所有病人术前均未接受任何形式的放疗或者化疗。病人队列:我们回顾性分析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CRC病人。无术前FIB水平记录、转移性疾病以及接受新辅助治疗的病人被排除在外。最终,1869名病人被纳入研究。随访截至2015年10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6个月(范围4-136月)。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理特征和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均从病人的电子病历中获取。受试者于术前1至14天采集空腹静脉血。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血浆白蛋白(g/L)+5×总淋巴细胞计数的绝对值(10~9/L)。疾病分期参照AJCC/UICC第八版TNM分期。统计学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和Spearman rank-order法分析术前FIB水平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将单因素分析中与总生存期(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相关的预后因素纳入向后法多因素Cox分析中。采用Harrell一致性指数(c-index)作为不同模型预测准确性的评价指标。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Nomogram。我们采用贝叶斯信息标准(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衡量统计模型拟合优良性。限制性三次样条方法估计术前FIB水平与CRC病人预后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1.术前血浆FIB水平与年龄、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位置、pT分级和TNM分级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性别(P=0.299)和pN分级(P=0.359)无关。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浆FIB水平为OS和CSS的独立预后因素(OS:危险比[hazard ratio,HR]=0.77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30-0.958,P=0.018;CSS:HR=0.757,95%CI=0.605-0.947,P=0.015)。3.用于预测OS和CSS的Nomogram,c-index分别为0.79和0.81。校准曲线中标准曲线与预测校准曲线贴合良好,表示模型符合度良好。结论:术前血浆FIB水平是非转移性CRC病人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FIB作为独立预后因素时存在一阈值。构建的Nomogram可以帮助个体化预测CRC病人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