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应用弗康尼和特纳的概念整合理论,对隐喻意义构建进行了系统的定性分析,探讨这一理论对隐喻意义构建的阐释力。 本文的选题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首先,隐喻广泛存在于日常对话,新闻,广告以及生活中。隐喻的广泛存在为科学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资源。长期以来,隐喻一直被看作是一种应用于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段,人们对隐喻的研究也因此大多局限于修辞学研究范围之内。根据于宁(1988),传统的隐喻理论主要有三种,亚里士多德的比较论,昆提良的替代论,理查兹以及布莱克的互动论。他们认为隐喻的主要功能是修辞作用,能给文章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学效果。但是,必须承认,修辞学意义上的隐喻研究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它偏重于语言形式本身的分析,将语言和认知、社会割裂开来,没有充分认识到隐喻的本质属性和认知价值,因此在这一领域中仍留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其次,以往的隐喻理论对于隐喻认知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和阐释过程中的推理机制未作任何深入探讨。1980年,莱克夫和约翰逊发表了学术论文《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明确的提出了隐喻的认知观,他们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隐喻是无处不在的,不但在语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动中。赖以进行思考和行为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基本上是隐喻性的。"根据概念隐喻理论,在隐喻意义构建过程当中,人们往往建立双域模型,用具体的、熟知的、简单的和有形的概念去认识和体验抽象的、不熟悉的概念,形成不同认知领域之间互相联系的认知方式。莱克夫和约翰逊的观点引起了一阵隐喻狂热,人们开始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但是他们的双域模型主要关注凝固性的概念关系,对于新奇的、实时的隐喻表达的阐释力则显出了不足之处。因此,作者旨在从一个新的视角探析隐喻意义构建的动态过程,对影响构建过程的因素作出一定的分析和探讨,并对以后的语言教学和学习提出了有限的几个建议。 最后,弗康尼和特纳之后提出的一种新的隐喻框架,即概念整合理论,认为语言的表达形式只是可见的冰山尖部,其深藏在海面以下的,也就是所没有意识到的人类思维方式是最重要的。概念整合理论的研究目标在于揭示人类表层的思维能力背后所隐藏的认知活动。传统的研究体系是静态的,而人们的语言运用则是灵活多变的。概念整合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特别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时的一种认知过程。两个输入心理空间通过跨空间的部分映现匹配起来,将两个输入空间匹配的因素有选择性的投射到第三个空间,即一个可以得到动态解释的复合空间。整合会衍生一个在输入空间中并不存在的新显结构。经过投射、合成和整合等复杂的认知运作,阐释隐喻意义的在线构建过程。概念整合理论的四域模型克服了概念隐喻理论双域模型对隐喻理解机制解释的不足;同时,对那些实时的动态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境的隐喻表达具有更强的阐释力。 弗康尼的概念整合理论为隐喻的认知研究提供了一套较为直观的言语推理机制。在隐喻意义构建过程当中,说话人依据输入空间的映射关系进行概念的跨空间投射和映射,由显性信息推导出隐含信息。基于这个理论,作者力图在文中探讨三个方面的相关问题:1.根据概念整合理论,隐喻意义的构建过程是怎样的?整合网络是如何构建的?2.哪些因素会影响隐喻意义的构建?3.了解了影响隐喻意义构建的因素,对以后的语言教学和学习会有什么启示? 在进行语料分析之前,作者根据概念整合理论的四种常见的网络模型对隐喻作了大致的分类:属于框架网络类型的隐喻,属于单向网络类型的隐喻,属于双向网络类型的隐喻,以及属于多畴网络类型的隐喻。隐喻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常见,因此例子的来源也比较广泛。作者选取了十个中英文例子,既有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也有来自新闻广告以及网络的。在意义构建过程中,多个输入空间中相应的匹配元素有选择性的投射到共有空间中。一系列的整合、构造、网络、解包、充分理由等优化原则允许大量的概念结构跨越心理空间进行迁徙,建立合理的概念整合网络。在隐喻意义构建中,隐喻心理空间中的概念成分和当前话语心理空间中的概念成分压缩在一起,形成了新颖的和具体的意义。根据对例子的分析,发现语境、文化以及个人认知能力对于正确的构建隐喻意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隐喻使用在具体的语境中,语境化提示会将输入空间提供的信息和背景知识中的框架有选择性的整合到整合空间中,从而构建成具体意义。隐喻是反映认知方式和展现文化背景的重要语言工具,一个文化背景下的隐喻在另一种文化下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相似的文化为理解世界以及相互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文化的差异又导致了隐喻意义的多样化,因此,文化因素贯穿于隐喻意义构建的整个过程当中。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即使是生长在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也可能会对同一隐喻有不同的解释,这就是个人认知能力的差异。由于年龄、智力、想象力等的差异,构建的隐喻意义会有些不同之处。针对这些可以影响隐喻意义构建的因素,本文提出了几个相应的建议。在语言学习与教学中,应该提高学生的隐喻理解能力,隐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发现输入空间之间的桥梁,从而为隐喻意义构建提供可能性场景;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更好的去适应、理解吸收目标语中的社会文化;而在具体隐喻例子分析当中,语境的应用不可忽视,因此应该充分的利用语境因素提供的线索,正确的理解隐喻。 由于种种原因,本文难免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文中所选的语料数目有限。再如,隐喻意义构建过程不可避免的夹杂着解读者的主体性。而理论本身中类属空间中的背景知识怎么参与映射,怎么参与选择来自输入空间的信息等,概念整合理论并未作出明晰的讨论。未来的研究可以立足在对这一理论的深入研究与完善上,以便更好的应用于今后类似的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