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规范理论是描述翻译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其中心任务就是通过对翻译规范的描写和运用构建翻译研究理论体系,并指导翻译实践及与翻译相关的活动。图里、赫曼斯和切斯特曼是三位重要的翻译规范理论家。图里对翻译规范作出分类,他区分了三种翻译规范:初级规范、起始规范和操作规范。初级规范是指那些决定文本选择的因素以及整个多元体系中的翻译策略。起始规范制约译者个人的倾向,译者在这种规范的制约下选择重源语文本或者重目标语文本,或者是选择某种程度上居中的态度。而操作规范则是指实际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抉择的规范。
刘勰所著《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鸿篇巨制。后世特别是清代以来,《文心雕龙》一直被奉为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到今天,研究《文心雕龙》的著作可说是汗牛充栋,现代汉语译本亦有多种,《文心雕龙》研究俨然成为“古典文学领域的显学",甚至具备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的地位,称“龙学”。然而,国内《文心雕龙》的英译全本只有两种,一是施友忠的,另一个是杨国斌的,宇文所安翻译了《文心雕龙》的十八个章节,关于《文心雕龙》英译的研究也比较贫乏。
本文以图里提出的翻译规范理论为理论框架,采取描述性方法,通过比较宇文所安和杨国斌的两《文心雕龙》英译,具体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遵守的种种翻译规范和采取的种种翻译策略。
本文由引言、正文(共分三章)和结论组成:
引言部分先介绍《文心雕龙》和它的巨大价值,然后概述翻译规范理论,最后指出为什么要用翻译规范理论来对《文心雕龙》的英译进行比较分析及其意义。
第一部分介绍了《文心雕龙》的主要思想和结构,它的作者刘勰及其写作背景,《文心雕龙》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影响,《文心雕龙》的英译及其英译研究,指出其英译研究都是从纯语言层面上对几个段落进行比较,因而,指出有必要对其译本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
第二部分在简述了翻译规范理论的发展后,着重介绍了图里、赫曼斯和切斯特曼三位重要翻译规范理论家和他们的翻译规范理论。最后比较得出图里的规范理论有着广泛适应性,因而本文将用图里的规范理论来进行译本的比较分析。
第三部分在简述了杨国斌和宇文所安的《文心雕龙》英译后,运用图里的规范理论分析杨国斌和宇文所安的《文心雕龙》英译是怎样受初级规范、起始规范和操作规范的影响以及他们采取的翻译策略。
最后作者得出结论,杨国斌是重源语文本,采取的翻译策略是倾向于充分性,译文给目标语读者留下了想象汉语言文化的空间。宇文所安是重目标语,采取的翻译策略是倾向于可接受性,译文通俗易懂,很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理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