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上运动神经元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减弱,导致下运动神经元活动亢进,出现痉挛性肌张力障碍。长期的肌痉挛导致肌腱及关节的挛缩,而使肢体呈现肌肉骨骼系统的静态畸形,这种形态上的病理改变又将异常姿势运动封闭在其构筑的范围内,形成肌痉挛导致的异常运动模式与静态的挛缩与变形之间的恶性循环。针对下运动神经元的过度兴奋导致的肌痉挛,肉毒毒素选择性的作用于周围运动神经-肌肉接头,抑制突触前膜对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引起肌肉松弛性麻痹,起到缓解痉挛的作用;针对长期的肌痉挛导致的静态挛缩,支具可以起到延伸挛缩组织,固定失控的关节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肉毒毒素的解痉作用是可逆的,如何延长其解痉效果及充分利用其解痉效果争取功能上的更大改善成为现阶段的研究热点。本研究给予脑卒中后偏瘫并呈现明显马蹄内翻足的患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比较A型肉毒毒素注射结合管型支具治疗及单纯给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的解痉效果和在此过程中结合康复训练对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作用,进一步分析A型肉毒毒素解痉效果对步行功能的影响及管型支具在此过程的介入是否具有积极意义。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伴明显马蹄内翻足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2例。治疗组给予注射A型肉毒毒素结合管型支具治疗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注射A型肉毒毒素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肉毒毒素的解痉效果一般维持3~4个月,本研究治疗时间为16周,以改良Ashworth肌痉挛量表(MAS)评价A型肉毒毒素的解痉效果,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步速和步长测量结果评价患者步行功能的改善。结果:1.一般状况观察: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仅2例出现注射点疼痛,未经特殊处理,短期内自行缓解。2. MAS评分:治疗2周、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MAS评分明显降低,均较治疗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M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MAS评分均上升,对照组MAS评分上升明显但较治疗前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肌张力上升相对缓慢,MAS评分较治疗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此时两组间M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后,对照组肌张力基本回复治疗前水平,MA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肌张力也有所上升,但仍保留一定解痉效果,MAS评分较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时两组间M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间FMA评分、步长与步速测量结果的比较:治疗2周、4周后两组间FMA评分、步长与步速统计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16周后两组FMA评分、步长与步速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16周后MAS、FMA评分、步速和步长测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肌张力基本回复注射前水平,MA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仍存有部分解痉效果,MA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后两组患者FMA评分、步速和步长的测量值都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可以有效、快速、暂时性的降低脑卒中后肌痉挛,期间配合康复训练有助于功能的改善。对于长期的肌痉挛导致的组织的流变性改变而出现的静态畸形,支具的应用使肢体固定于正常的功能位,起到延伸挛缩组织的物理治疗作用。本实验将A型肉毒毒素注射结合管型支具治疗,解痉效果相对稳定和持久,功能改善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