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局部晚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经皮插植放疗+转移淋巴结调强放疗、虚拟原发灶立体定向放疗+转移淋巴结调强放疗,虚拟原发灶调强放疗+转移淋巴结调强放疗3种不同放疗计划下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对正常器官的受量,探讨经皮插植放疗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型肺癌的临床疗效,对该治疗方案的疗效性与安全性进行了评价。方法:收集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26例病理学组织明确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飞利浦公司的Pinnace计划系统、Oncentra后装治疗计划系统、Oncentra外照射治疗计划系统、美国Varian公司的体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对纳入患者的肺原发病灶进行后装插植放疗及剂量学比较。三维后装处方剂量为:GTVpl=30Gy/F(等效生物学剂量120GY/F);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常规调强放疗GTVnd=70Gy;2Gy/F;同时虚拟调强放疗及立体定向放疗。调强放疗的处方剂量为肺原发病灶:GTVpl=120Gy,2Gzy/F;肺门或纵隔淋巴结GTVnd=70Gy;2Gy/F;立体定向放疗的处方剂量为肺原发病灶:立体定向放疗GTVpl=10Gy/F,共6次,肺门或纵隔淋巴结:GTVnd=70Gy;2Gy/F。通过计算3种放疗方法对正常肺组织、心脏、脊髓的受量,比较经皮插植放疗、立体定向放疗、调强放疗在剂量方面的优劣性。结果:1.针对原发灶后装插植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和调强放疗的双肺V20分别为6.2%(4.1-11.1)、29.3%(6.0-31.7)、28.1%(9.3-32.8),三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装插植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和调强放疗的双肺V5分别为21.3%(11.6-34.8)、51.2%(24.2-57.1)、48.5%(28.8-59.7),三组数据结果之间有明显差异。后装插植放疗、立体定向放疗、调强放疗的双肺MLD分别为6.6Gy(3.3-11.6)、16.7Gy(5.12-19.7)、18.6Gy(12.6-27.8),三组数据结果之间有明显差异。2.针对原发灶后装插植放疗、立体定向放疗、调强放疗的脊髓最大剂量分别为9.3Gy(3.1-13.1)、22.5 Gy(1.7-39.7)、25.9Gy(9.3-44.3,三组数据结果之间有明显差异。3.针对原发灶,后装插植放疗、立体定向放疗、调强放疗的心脏V30分别为4.3%(0-7.6)、16.9%(0-19.7)、18.4%(0.2-25.2),后装插植放疗、立体定向放疗、调强放疗的心脏V40分别为2.7%(0-5.5)、12.8%(0-17.4)、15.9%(0-21.9),三组数据结果之间有明显差异。4.原发灶计划与淋巴结计划融合以后,后装插植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和调强放疗的双肺V20分别为26.9%(19.2-29.6)、42.9(%20.4-59.7)、40.6%(21.3-58.9),三组数据结果之间有明显差异。后装插植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和调强放疗的双肺V5分别为48.1%(35.6-58.9)、76.1%(40.1.-107.6)、69.3%(39.8-100.0),后装插植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和调强放疗+常规调强融合的双肺MLD分别为15.6Gy(11.0-18.9)、25.5Gy(19.2-39.7)、27.9Gy(18.6-41.4),三组数据结果之间有明显差异。5.原发灶计划与淋巴结计划融合以后,装插植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和调强放疗对脊髓最大接受剂量分别为31.9Gy(18.0-40.1)、36.7Gy(22.3-49.4)、41.2Gy(28.9-58.9),后装插植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和调强放疗的心脏V30分别为10.8%(1.3-23.1)、38.7%(3.7-46.1)、42.4%(5.1-53.2),装插植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和调强放疗+常规调强融合的心脏V40分别为8.8%(0.3-14.6)、19.7%(1.2-28.4)、24.9%(2.4-41.1),三组数据结果之间有明显差异。结论:1.三维后装插植放疗的双肺V5、V20、MLD均显著低于调强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对正常肺组织的保护优于调强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2.三维后装插植放疗的心脏V30、V40均显著低于调强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对心脏的保护优于调强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3.三维后装插植放疗的脊髓Dmax均显著低于调强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对脊髓的保护优于调强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