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rn f.sp.tritici,Bgt)引起的白粉病是小麦的一种重要病害,其流行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目前已鉴定出多个小麦抗白粉病基因,但由于病原菌与寄主协同进化,由这些基因提供的小种专化抗性容易因新的毒性小种出现而丧失。因此,发掘和利用新的抗白粉病资源是小麦抗病育种一项长期的任务。此外,对抗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标记定位和克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抗病分子育种,加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rn f.sp.tritici,Bgt)引起的白粉病是小麦的一种重要病害,其流行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目前已鉴定出多个小麦抗白粉病基因,但由于病原菌与寄主协同进化,由这些基因提供的小种专化抗性容易因新的毒性小种出现而丧失。因此,发掘和利用新的抗白粉病资源是小麦抗病育种一项长期的任务。此外,对抗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标记定位和克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抗病分子育种,加深对抗病基因的抗性机制和进化特点的认识。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e和Pm4a分别被定位在染色体2AL上6.7 cM和12.7 cM的区间内。本研究通过扩大以扬麦158为背景的Pm4e、Pm4a BC6F2群体,结合开发新标记对目标区间进行饱和作图,进一步将Pm4e和Pm4a缩小到Xwgrc763-Xwgrc 865约0.19 cM 和 0.14 cM 的区间内。该区间内Xsts-bcd1231、Xwgrc87等7个标记与Pm4e和Pm4a共分离,其中部分标记为显性标记,呈现抗病亲本显性或感病亲本显性,表明抗感材料在该区间存在较大的序列变异。利用4个与基因连锁的共显性标记对55份栽培品种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标记始终共分离。对中国春Pm4e相应区段约2.4 Mb的物理区间进行基因注释,发现该区段存在多个抗病基因类似物。本研究为Pm4e的图位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栽培二粒小麦品种Khapli含有多个抗白粉病基因,其中第一个被鉴定出来并定位的基因是Pm4a。为加快Pm4位点的克隆进程,实验室前期对利用快中子(FN)和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获得的Khapli突变体库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得到2个FN和3个EMS感病突变体。本研究对这5个突变体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5个突变体均表现感病。将2个快中子突变体mft58和mft59分别与Khapli构建杂交组合,F1杂交种表现抗病,F2群体呈现单基因控制的抗性分离,表明Khapli中单个显性抗病基因的突变导致突变体抗性丧失。此外,利用与Pm4a共分离的标记对mft58进行分析,发现部分标记无法扩增出目标产物,表明该突变体在Pm4位点上存在大片段缺失。进一步对F2分离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发现抗感表型与是否能扩增出目标产物紧密相关,表明携带有Pm4功能基因的大片段缺失导致了突变体mft58感病。本研究中的突变体将为Pm4位点候选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提供有利的资源。敦化春麦是中国吉林的地方品种,在田间和温室均表现良好的白粉病抗性。为了揭示该抗性的遗传基础,本研究构建了敦化春麦和感病品种扬麦4号的F2群体,接种生理小种Bgt2后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敦化春麦的抗性受单个显性基因控制,且该基因位于5DS染色体含有Pm2a的区域内,我们将该基因暂命名为Pm2x。通过开发分子标记,Pm2x被缩小到Xcfd81-Xwgrc1912约 1.2 cM 的区间内,与Xwgrc1880和Xwgrc1881共分离。克隆敦化春麦中的Pm2同源基因,发现该材料的确含有Pm2a。根据Pm2a基因序列开发的标记与敦化春麦中的Pm2x共分离。抗谱分析显示Pm2x与Pm2a抗谱一致。本研究中开发的标记将有助于阐明Pm2位点各基因的等位性关系,并为Pm2的抗性转移及抗病基因聚合育种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作为定居固着生物需要进化出更为精巧的适应性机制以提高它们抵御不同环境胁迫(如病菌侵入、养肥缺乏、干旱等)的能力。植物对这些环境挑战的进化适应之一是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真菌形成共生的相互作用。菌根共生的主要优势在于营养物质的获取:菌根真菌能够促进宿主植株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尤其是磷素和氮素营养的吸收,而作为回报,宿主植株给菌根真菌
梨品种资源具有广泛的遗传变异,是形成不同性状表型的重要基础。为全面解析不同梨品种资源的遗传差异,筛选与重要性状关联的遗传变异和重要基因,服务于梨的分子育种,本研究利用基因组学研究手段,从梨的基因组DNA、叶绿体和线粒体DNA、以及表达序列变异等不同层面揭示了梨的遗传差异。第一,通过对312份砂梨品种资源的全基因组重测序,共获得1,273,308个SNP位点;基于梨的群体结构、主成分分析、进化树构建
盐胁迫是植物在自然环境中面临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自我保护机制。植物可以通过感受盐胁迫刺激并传递信号,进而启动下游一系列基因去适应盐胁迫。细胞壁是植物细胞外围的厚壁,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然而,关于植物在受到外界胁迫时细胞壁作用的研究却非常少。虽然有研究表明,纤维素在植物响应盐胁迫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半纤维素、果胶等其他组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通常是指由甲基转移酶催化的胞嘧啶环上的甲基修饰,形成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meC)。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修饰在胚乳基因印记、转座子运动、转基因沉默以及mRNA加工过程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与DNA甲基化过程相反,高等生物体内还存在着一个拮抗DNA甲基化的过程,被称为DNA去甲基化(DNA demethylation)。
钾(K)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梨树对钾素需求量大,钾对梨果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梨园土壤中钾素分布不均匀,有效钾含量变动范围大(19~547mg/kg),缺钾现象时有发生。杜梨是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砧木品种,其根系对土壤养分的高效吸收对提高接穗的养分高效利用有重要意义。HAK/KUP/KT钾转运蛋白及Shaker钾通道在K+吸收过程中起重要
金针菜为百合科(Liliaceae)萱草属(Hemerocallis)植物,其幼嫩花蕾作为可食用组织,具有对乙烯不敏感的特性。尽管与干制金针菜产品相比,鲜食金针菜维持了组织更好的口感及叶绿素、抗坏血酸等营养成分的含量,但市场上鲜食金针菜的销售较少。这是因为金针菜的采收期正值高温季节,采后常温下组织极易开花衰老,从而影响金针菜的加工、销售半径和货架期,也严重制约着鲜食金针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了
有机酸是梨内在品质的评价标准之一。我国的梨品种较为丰富,不同品种间有机酸积累的差异各不相同。多年来,国内外关于梨果实有机酸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有机酸的组分和含量上,而与梨果实有机酸积累相关的基因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首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我国5个栽培种中9个梨品种的有机酸含量的差异,明确了苹果酸和柠檬酸为梨果实的主要有机酸;然后,以‘砀山酥梨’为实验材料,克隆了PbrALMT9,PbrTDT1和
类受体激酶(receptor-like kinase,RLKs)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信号分子,在植物的许多生长发育及生理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按照胞外配体结合结构域的不同可将RLKs分成22个亚类,其中富亮氨酸重复序列类受体蛋白激酶(Leucine-rich repeat receptor-like kinase,LRR-RLKs)亚家族的 BAK1(BRI1-associated recepto
糖分的合成与积累是影响果实品质和商品价值的核心因素,也是遗传育种和基础理论研究者普遍关注的科学问题。由于果实糖的合成代谢途径复杂,涉及长距离、跨膜运输,并受多基因协同调控,导致对其作用机制研究难度较大。目前,研究更多的集中在果实糖的合成,对其转运调控的机制研究比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以及转基因等研究手段,重点开展了梨果实糖转运蛋白基因家族鉴定和功能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在
蜡质芽孢杆菌AR156是一株植物根围促生细菌,可以诱导植物对病原物产生广谱抗病性,其中最主要的是诱导系统抗病性(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ISR)。ISR是由根围有益微生物介导的系统诱导抗病性,它对病原菌并没有直接的杀死或抑制作用,而是通过诱导植物的抗病反应来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小分子RNA广泛参与调控植物的免疫反应,但它在AR156诱导的拟南芥对灰霉病菌(Bo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