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 干眼患者临床特点的研究目的:探究干眼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指导干眼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设计,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期间,联合全国多家眼科门诊搜集3466例干眼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完成干眼问卷资料及临床干眼相关检查,如BUT、FL、ST-I及睑板腺相关检查。结果:共搜集有效病例3331例,其中男性占34.16%,女性占65.84%。平均年龄为44.7 ± 16.6岁,OSDI评分36.6 ± 16.8,女性患者BUT低于男性(4.4 ± 2.7 vs 4.5±2.7,P=0.005)。南方患者 OSDI 评分低于北方患者(37.3±15.7VS37.9±18.3,P=0.003)。干涩是干眼患者最常见的最难以忍受的症状(60.58%),风沙是最常见的刺激干眼的环境因素(86.3%)。被动抽烟患者占21.1%,不参加体育活动的患者占66.3%,睡眠很好的干眼患者占30.6%,高血压为最常见的全身性疾病(5.4%),其次是糖尿病(5.0%)。经统计学检验,以上不同性别、不同生活习惯与合并全身性疾病的6组干眼患者与其对应的对照组,在主观症状评分(OSDI)、BUT、FL、ST-I或睑板腺相关评分等体征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干眼合并过敏性疾病以及口服安眠药、精神类药物、抗过敏药的干眼患者,并未出现干眼正传及体征加重的现象。结论:影响门诊干眼患者的因素众多,女性、地域、被动抽烟、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睡眠质量下降、高血压、糖尿病具有这些特征的患者症状及病情重于其他患者。避免接触类似危险因素,改善生活习惯,治疗系统性疾病,或许可以作为干眼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第二章 男女干眼患者临床特点的比较目的:探讨女性干眼患者的临床特点,了解其与男性干眼患者的差异方法:分析门诊收集的干眼病例,进行横断面研究分析,其中女性干眼患者2193例,男性干眼1138例。分析男女干眼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OSDI、裂隙灯、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睑板腺功能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资料中,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6 ± 16.2岁,男性为43.0 ± 17.3岁。在控制年龄因素后统计发现,<40岁年龄组中,女性干眼患者的症状重于男性(P=0.044),女性患者更易感受到眼痛症状([odds ratio]OR=1.13,95%[confidence interval]CI 1.01 to 1.26,P=0.027),更易受到电脑(OR= 1.14,95%CI 1.02 to 1.28,P=0.018)、空调(OR = 1.14,95%CI 1.14 to 1.25,P= 0.013)的影响,睡眠质量比男性差(OR= 1.23,95%CI 1.10 to 1.39,P<0.001),佩戴角膜接触镜的比例也高(OR = 2.26,95%CI 1.54 to 3.31,P<0.001)。在≥40岁年龄组的干眼患者人群中,女性患者BUT、睑缘改变及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分低于男性。女性更易感受到畏光和视力波动的症状,睡眠质量低于男性,较男性更易产生难过心理,患甲状腺疾病的比例高于男性。结论:与男性干眼患者比较,女性干眼患者接触的干眼危险因素多于男性,女性眼部的不适症状、干眼临床检查以及症状与检查的相关性具有独特性,不同于男性。第三章 睡眠质量及时间与干眼的关系分析目的:探讨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与干眼的关系方法:选取3331例干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入睡时间三个维度分析干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OSDI、裂隙灯、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睑板腺功能的检查结果。分类资料及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 2检验。构建一般线性模型,调整年龄、性别等控制变量,比较不同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干眼患者症状及体征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对象中睡眠质量正常与睡眠质量差干眼症状受到睡眠影响比例分别为44.4%和64.8%,且睡眠质量差组患者OSDI高于睡眠质量正常组,BUT、ST-I低于睡眠质量正常组。睡眠时间<6小时、6-8小时、>8小时组的干眼患者干眼症状受到睡眠影响的比例分别为55.1%、46.8%和39.9%,睡眠时间<6小时组与睡眠时间6-8小时组的OSDI高于睡眠时间>8小时组,FL低于高于睡眠时间>8小时组。入睡时间<30分钟、30-60分钟、>60分钟组的干眼患者干眼症状受到睡眠影响的比例分别为46.8%、65.0%、73.3%,三组间干眼症状与体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睡眠质量下降及睡眠时间缩短可加重干眼症状,睡眠质量下降可导致BUT缩短,ST-I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