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筠的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漢字學思想以較為科學的語言文字觀為前提,以六書思想為框架,漢字取象思想、形聲字思想、漢字發展思想、古文字思想及其成就是其主要的組成部分。本論文即以这四個方面為主要内容,整理和論述王筠漢字學思想的面貌,以期給王筠以文字學史、訓詁學史上的應有定位,有助於今日漢字學理論的探討和構建。 漢語是漢字產生的基礎,古漢字是古漢語的記錄,所以考察漢字應該從漢語這個源頭上進行。王筠的漢字學理論大體上是從這個較為科學的語言文字觀出發的。王筠的六書思想由指事、象形、會意、形聲、轉註、假借的正例、變例組成,是其漢字學思想理論的框架。 王筠的漢字取象思想大致可以概括為7種取象方法:物形法、意形法、借代法、比象法、順遞法、竝峙法、義類法。運用取象思想,王筠指出了《說文》常常據字形解字因而出錯的原因,並以取象解字的思路對《說文》等書解錯的字例做了糾正。 王筠的形聲字思想突出表現為:指出形聲字是漢字早期所造字的一種。對“分別文”、“累增字”加以界定,揭示了漢字中大量形聲字的產生途徑:大多在原有的成字聲旁的基礎上,取象於成字形旁而造新的形聲字。在形聲字的概念分析與歸納中,王筠對聲兼義現象有所思考和突破,對漢字基本造字單位形音義兼備的性質有所認識。 王筠的漢字發展思想主要表現在5個方面:漢民族的文化心理與漢語漢字的關係;考察漢字取象是貫通古今的;“古文無反正”的現象發展為小篆的“反正有別”;漢字演變中有“上下合體省變”的現象;漢字字形的演變歷時相承。 王筠在古文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表現為,他利用有清一代(王筠時甲骨文尚未發現)及見的所有類型的出土古文字,對《說文》類著作進行了證明、訂訛、補充、駁正各家之誤的工作,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