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呼唤亚细亚的春天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ouzhoudao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生态学相关理论为支撑,以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比较文学原理为具体指导,对我国当代典型的生态作家郭雪波和前苏联(吉尔吉斯)著名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小说创作做一个生态视域的比较研究。本文从生态立场、美学追求、创作问题及启示等方面对二者的创作进行比较。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述生态小说的形成背景,综述生态小说创作和研究现状,指出将郭雪波和艾特玛托夫引入生态批评视角的可行性和重要性;阐述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相关理论,将郭雪波与艾特玛托夫纳入比较研究的逻辑轨迹。第一章分别阐述郭雪波和艾特玛托夫的生态创作立场。两位作家在相同的生态责任担当下由于各自所处时代和文化语境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生态诉求:郭雪波强调对生态文化独立性和多元性的维护,其生态立场具有后现代生态学意蕴;艾特玛托夫则秉承了深层生态学世界观,以“地球人”的姿态面向时代和世界,试图在世界范围和人类几千年历史经验的范畴内来思考和解决生态危机。第二章比较郭雪波与艾特玛托夫生态书写的美学追求,主要从绿色族群文明的碎片、寻归荒野的神明、隐秘复魅的精灵、孤独救赎的自然使者以及“环”的时空之维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作家在全方位的表达其生态书写的美学追求的同时,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对生态整体主义的自觉认同下对人类进行重新定位,试图弥合人类中心主义招致的人与自然之间几近断裂的关系。并且由于两位作家创作资源和地域心理的不同,呈现出“大漠长风与林海草原”两种各具特色的美学风格。第三章分析“郭雪波——艾特玛托夫”生态文学场的形成原因并对其生态创作的误区进行审思,从宏观上对二者的生态创作进行观照。通过对文本的仔细解读,可以探寻到二者在生态创作上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郭雪波——艾特玛托夫”生态文学场,其成因可归结到时代规约、文化语境和种族认同等三个方面。两位作家在生态创作中不断寻求小说艺术表现力之道,但这种探索的力度和深度显然不够,二者都陷入了作家的过度介入和文学性的疏离的误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文学之根的断裂与意识形态的梗阻。结语部分在总结郭雪波与艾特玛托夫生态创作得失的基础上,思考中国生态小说创作如何能走得更远。
其他文献
本文以水下光电成像技术为背景,设计了特定条件下必须的辅助照明系统用于提高成像质量。另外,针对水下图像衬度低、干扰因素多的特点,对系统拍摄的图像进行了处理。文中研究
1.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导向明确、量化可比、简单易行的护理实习生评判性思维技能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提高护理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评价的规范性、客观性和公
本文首先全面收集陕西地区龙山晚期到商周时期陶甗的发掘报告和简报等。其次应用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方法,按照陶甗的出土层位和共存器物等对陕西地区的陶甗进行研究,排出各个
目的通过神经心理学测试帕金森病(PD)患者,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认知损害特点,为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湘军水师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曾国藩便萌生了将湘军水师改为长江水师的想法。攻克南京以后湘军水师开始改制,历经5年长江水师的各项规章制度才逐步完善。长江巡阅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膨胀,经济总量快速提高,市政设施迅速完善。人们对城市家具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其使用价值,而越来越注重产品的附加价值——情感价值、美学
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是一种高分辨率微波成像系统,能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提供雷达图像,在民用和军用的众多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是雷达成像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法国文学大师米兰·昆德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成果丰硕,并由此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文学高潮。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李凤亮、仵从巨、彭少建等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人类的进化序列和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知识,本文将人类把握主客观世界的途径分为身体性感知、对象性感知、概念性认知,从中发现不同文明的形成,决定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养心安神法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实验研究方法,将我院门诊及我科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的心脏神经症患者60例(男19女41),随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