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的资源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资源与能源基地,建国50多年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了功不可没的巨大作用。但黑龙江省的资源型城市大都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由于受传统线性经济的影响,资源型城市形成了单一采掘、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资源性产出、生产方式比较粗放的格局,单一的经济结构及大量开采导致部分城市的资源已濒临枯竭,如煤炭、石油、木材等。资源枯竭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问题,部分矿区失去了原有的经济优势,资源型产业地位下降,资源型城市发展受阻。面对一系列的危困,资源型城市要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循环经济转型。论文通过对大量资料的分析整理,并结合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相关研究,得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大规模开采,面临着主体资源枯竭,失业情况严重、人员“转型”困难,地方政府财政困难,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还分析得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结构调整与循环经济发展处在一个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治大环境中;并且仍然较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与规模化工业体系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基础;同时城镇化程度高、社会教育资源丰富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强力社会支持;再者循环经济技术日新月异,是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文章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对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论文分析了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的主体构成,包括作为引导者的政府、实施者的企业、社会基础的公众。文章还分析了资源型城市物质要素循环与非物质要素循环,并在此基础上按照资源类型分别论述了油城、煤城、林城的循环经济发展路径。论文在分析了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循环经济发展架构分析得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对策具体包括:完善循环经济法规和政策体系;完善财政金融服务体系;开发人力资源,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科技支撑;加强宣传;营造循环经济发展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