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经济全球化、快速城镇化以及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转型的巨大挑战,中国乡村的发展已经进入转型的新时期。乡村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土地利用、规划建设和管理方式等内容均具有独特的特点。土地作为乡村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载体,其利用特点与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应对乡村以及乡村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予以重视,通过明晰乡村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分布特点来充分认识乡村功能和地位,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乡村性研究主要是进行乡村性评价以及运用乡村性指数对乡村发展程度进行类型划分。鉴于目前有关乡村性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的不足,尤其是缺乏珠三角地区基于土地利用的乡村性评价案例研究,本研究利用广州市番禺区和从化区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从镇域尺度分析两地的土地利用变化特点,构建基于土地利用特点的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番禺区和从化区各镇的乡村性指数并划分其乡村发展的等级,并对其时空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乡村性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论文不仅丰富和拓展了乡村性研究的内容,也有利于促进广州市乡村土地的合理利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时段内,番禺区、从化区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以及动态度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番禺区在1990-2010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扩大,建设用地动态度为14.77%,耕地减少速度最快,动态度为-3.1%,2000-201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3.370%,土地变化更加频繁,其中农村居民点面积均增加,斑块数量增多,平均斑块面积减小,农村居民点高密度区域由中心向四周扩散,主要的邻接地类由水域变为建设用地。从化区在2000-2010年以林地为主,建设用地占比例小,水域和园地面积增加速度最快,草地面积减少最慢,2000-201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2.082%,其中农村居民点平均斑块面积比番禺区农村居民点面积更小和更破碎,高密度农村居民点分布较少,比较集中于地势平坦地区。(2)研究选取乡村生产、乡村生活和乡村生态三方面的土地利用指标来反映乡村发展的程度,构建了包括11个因子的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研究时段内两个地区乡村性指数的变化及特点。研究区乡村性指数整体下降,番禺区的乡村性指数低于从化区,其乡村性指数降低的幅度大于从化区。此外,对比两区镇域乡村性指数,番禺区镇域内部差异在逐渐缩小,而从化区镇域内部的差异则在逐渐加剧。利用乡村性指数划分了各镇街的乡村性等级,番禺区的乡村性强等级变化较大,其中1990年以较强等级为主(占61.1%),2000年以中等等级为主(占50%),2010年则以较弱等级为主(占50%),而从化区在2000年和2010年均以较强等级为主(都占50%),但是强等级的比例则由原来的25%下降到12.5%。分析乡村性的Moran’s I指数,两区的乡村性指数呈现出不断集聚的空间变化趋势。高程、产业发展水平、区位因素、交通建设、城市化率等因素通过用地结构的改变对乡村性的时空分异特征产生影响。(3)番禺区农用地比例随乡村性等级降低而下降,建设用地比例则上升,年际间各类用地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小,三大地类趋于均衡;从化区的农用地比例也随乡村性等级降低而比例变小,建设用地比例增加。此外,乡村性与土地利用动态度的关系表明镇域土地利用变化越频繁,乡村性指数变化的幅度就越大,其中林地和农村居民点的单一动态度与乡村性指数具有显著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