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广化寺的宗教民俗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b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教育部国家重点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民俗文献史纲要》子课题的初期成果,与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与法国远东学院合作项目《北京寺庙碑刻与社会史》同时进行。本文在现代民俗学的阐释框架下,主要研究北京广化寺的市民信仰活动。根据历史材料的分布情况,本文主要清末至民国,以及1990年代后广化寺的宗教、社会活动为具体研究对象,连带谈及寺庙其他历史时期的情况:主要运用民俗学、宗教学、历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多学科相交叉的方法,在充分搜集相关历史文献、寺庙碑刻、政府档案和寺庙内部本文的基础上,对寺庙展开田野调查,考察北京广化寺的自然社会背景、寺庙建筑、寺庙宗教、社会活动,深描寺庙信众的个人生活史,探索广化寺信众宗教行为包含的文化逻辑,由此揭示北京广化寺与北京社会的深层联系。重点从北京社会历史和市民生活视角,考察各历史时期北京广化寺的宗教、社会活动,本文所形成的主要看法是:一方面,北京市民在参与北京广化寺宗教生活时受到宗教民俗意识的支配,这种意识来自于他们的社会生活经历及其对北京社会的认同。另一方面,北京广化寺的宗教、社会活动也可以促进并巩固市民对北京社会的认同感。   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论。绪论讨论并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本文使用的核心概念、相关术语等进行说明,通过反思以往民俗学对民间信仰研究的局限说明本文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第一章,概述广化寺及其宗教民俗的基本情况,主要结合寺庙所处的自然环境,北京城市管理政策、佛教的发展趋势和北京社会的变迁,说明广化寺多重文化属性及其形成原因;第二章,主要以广化寺发展史为线索,描写该寺的管理情况以及寺庙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宗教、社会活动,说明历史上广化寺宗教活动与北京社会的深层关联;第三章,广化寺宗教民俗的现代特征,以寺内外活动人群为线索,描述现代广化寺宗教生活的情况,阐释寺庙信众的宗教意识和寺庙宗教活动的关系;第四章,通过深描广化寺宗教仪式过程,阐释市民宗教行为的深层文化逻辑及其实践方式,揭示他们在寺庙生活中的能动作用。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关注寺庙与市民的历史关系和现实日常生活联系,有助于揭示宗教民俗的文化和社会内涵,也有利于促进对北京城市寺庙遗产的保护、利用。
其他文献
自中日两国建交以来,中日友好城市交流便一直在两国交流合作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然而这一现象长期以来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实际上,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城市作为次国
公共选修课是大学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文从顶层设计、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应用人人才培养模式下公共选修课体系进行了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五时期多次强调指出,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和政治基础。国有企业作为国民
TRIPS协议是当前国际公约中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涉及面广、保护水平高、保护力度大、制约力强的一个协议,它的达成经过了一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断斗争的过程。而在TRIPS
本文分析了工信部高校重点实验室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对策,对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可持续发展具有
从1905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的诞生,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这短短40多年间,中国的政党制度却经历了丰富的探索与实践。先是
传媒利用其意识形态社会化的功能,长期地对公众的政治意识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新闻媒体用一定的模式向公众传播国际事件和外交政策知识,介绍国际事件的情况与背景,解释决策
本文主要依据《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对清洁饮水权的相关规定及针对清洁饮水权的一般性意见,从国际人权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清洁饮水权的一般性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
中国面对的反补贴压力日益增大,深入研究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中的的专向性标准问题,对中国补贴制度的完善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发挥补贴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政治参与是政治生活中的常态,无论是专制社会还是民主社会,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政治参与,虽然同属于政治参与,但不同的社会在政治参与的主体、内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