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利用外资之路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并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利用外资水平逐步提高,然而,国内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结构并不合理,长期处于不均衡状态。为此,本文尝试在区位选择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基础之上,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阐释,并在剖析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各区域分布现状基础之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各因素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区域分布合理化的建议,以供参考。首先,本文考察了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本文从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总额变迁入手,将我国利用外资的历程(1992-2012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成长阶段(1992年至2001年)。这一阶段中国利用外资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第二,稳步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各地区利用外资数量在上升的同时,彼此之间的差距开始有减缓的趋势。其次,本文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阐释。本文认为,其影响因素可分为成本因素、市场因素、制度因素、集聚效应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此外,这些因素并非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相互推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区位分布产生作用。再次,本文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根据结果表明,经济规模、通讯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创新能力等影响因素与外资进入呈正相关;而劳动力成本因素与外资水平负相关;经济开放因素虽然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但通过对比数据可以分析得出,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的区域外资水平更高。分年段的两个阶段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在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程度成为外资区位选择考虑的新要点。最后,本文在对中国外资区位分布的理论及实证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