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农村大量的流动人口进城务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他们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民工群体内部出现分层,新一代农民工逐渐登上了政治舞台。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正式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他们既有农民工的本质心理,又是个性鲜明,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城市人”。差异的存在使两代农民工在流动过程中表现出对城市不同的需求,呈现不一样的流动特征。因此,本文通过对两代农民工的流动现状和流动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在处理流动人口问题的针对性,对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和谐社会也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在借鉴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为农民工的流动现状,主要采用单变量的描述方法对农民工的流动规律和流动特点进行归纳、对比两代农民工在流动过程和流动动因呈现的异同点。第三部分是影响农民工流动的因素分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首先以社会制度、社交网络和个体特征三个层面为切入点,采用双变量的交叉方法分析这三种因素是如何影响他们的流动。然后,建立计数模型和排序选择模型对农民工的流动次数和流动层级进行计量分析。最后部分是结论和对策建议。通过对农民工流动过程中呈现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分别从个人视角、企业视角和政府视角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①两代农民工在流动过程中呈现流动频繁高、流动距离缩短、就业层次低、职业培训机会少、收入上升等特征。流动动因从经济理性过渡到社会理性,日趋多样化。②农民工流动的社会网络由强关系向弱关系扩建。老一代农民工主要依赖强关系,寻求物质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则在依赖强关系的同时,不断扩展弱关系,积累社会资源。政府支持在他们流动中提供的支持和服务较少。③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严重阻碍农民工的有效流动,但其作用逐渐减弱,农民工正以积极的方式减小制度对其的限制。④计量结果表明,影响两代农民工的流动次数的显著变量分别为个体特征变量和弱关系的构建,影响流动层级的显著变量为农民工主动性变量和前一份工作的特征。为了让农民工获得城市人身份的认可,达到经济和社会的共同接纳,需要农民工自身,企业和政府一起努力。农民工要逐步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增加向上发展的筹码。企业在保障农民工收入的同时,加强对其的职业培训,开发职业发展潜力。政府需加大改革措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流动人口政策,消除制度性排斥对农民工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