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传统,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大学文化是文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生活于大学这一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中的社会群体在其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中形成,并通过他们的各种活动而表现和传承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等的整合体。这个涵义是基于对大学本质上是“人”的“文化”的聚合体或整合体认识的结果。大学教育本身是一种传承、适应、批判、选择、创造文化的活动。虽然大学有着展开高深学问的探究、服务社会等功能指向性,但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基于这一认识,可以说,学生发展是研究大学文化和建设大学文化之根本目的。因此,在“大学文化”这一概念内涵的框架内来分析和探究“大学文化”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创新大学教育思想,塑造大学精神,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促使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还可以拓宽大学教育研究的视野,尤其是有利于教育文化学、高等学校德育、高等教育学等学科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论文认为,大学文化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双向构建的功能关系,亦即“大学文化”与“学生发展”之间,并不仅仅是“影响”与“被影响”,或“制约”与“被制约”的单向度的功能关系,而是相互作用、相互规定和相依相生的双向建构的功能关系。通过对两者关系的探讨,可以来探究如何营造和创建何种性质的大学文化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基于以上考虑,本论文对大学文化的内涵与类型进行了新的诠释。在对有关文献进行梳理基础上,本论文一方面强调应从大学文化的属人性、社会群体性及组织性对其内涵进行界定,要重视大学文化的历史性和价值关联性,以及大学文化存在和发展的两种形态,即观念形态和关系形态;同时,本论文摈弃了以往对大学文化类型划分的局限性,指出,大学文化类型的划分是否可信与合理,应以“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两者的辩证统一为基本标准。据此,把大学文化划分为“自在”文化和“自觉”文化两大类型。为便于探析,又根据两种文化类型的内涵限定,将大学文化分为大学传统精神文化、学科文化、学院文化、校园文化四种类型。本论文从大学文化所具有的精神品性的引领功能、价值观的导向功能、理想人格的范型定位功能,多维度地分析与论证了各种类型的大学文化对学生发展之影响。指出,大学传统精神文化所内涵的“传统”精神理念以及所表征出来的大学人的文化品行,是大学生提升精神世界和发展与完善其健康人格之必须;以“学术性”为鲜明特色的大学学科文化所营造的“精神场域”,能引领学生理解并形成学术探究的精神,掌握学术探究的行为规范,形成正确的学术伦理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以“管理性”为基调的大学学院文化所建构的“教与学场域”的营造,对学生价值观、理想人格的定位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此外,大学校园文化对学生树立理性的生活信念、责任和服务意识的养成,以及良好品德的培养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在分别阐述了大学传统精神文化、大学学科文化、大学学院文化和大学校园文化对学生精神品性的引领、价值选择的导向和理想人格范型定位所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本论文指出,无论营造和创建什么样的大学文化,都要以学生发展为逻辑起点和根本目的,同时,学生的发展也是大学文化影响的结果,二者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动态的双向建构的功能关系,进而探讨并解答营造和创建什么样的大学文化才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问题。那么,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想模式应当是什么样的呢?本论文分析了大学文化影响学生发展的理论问题,就大学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态进行了探析,对大学文化影响学生发展的直接和间接的途径和方式加以系统梳理,对大学文化影响学生发展的基本特点作出概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想模式:“人化——系统生态模式”。这一模式彰显了大学文化的系统整体性和生态互动性,即系统生态性的属性特征,使大学文化活动指向“人”之理想形象的形成和完善,落脚于影响学生发展这一根本目的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