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买卖合同分则》的分析,初步探讨了立法文本的翻译研究。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得出了功能翻译理论对法律翻译研究的启示,总结归纳出立法文本的翻译纲要、翻译类型和翻译问题。然后以立法文本的翻译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买卖合同分则》的翻译纲要、翻译类型和翻译问题,接下来采用诺德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对原文和译文中的语篇内因素和语篇外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该立法文本完成功能性转换的具体要求,为翻译问题的识别和分析提供指导,并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为立法文本中翻译问题提供了以下解决方法:语用型翻译问题可以通过文本分析模式中语篇外因素来确定,包括文本的发出者、接受者、媒介、时间、地点、动机和功能七大因素。原文和译文语篇外因素的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得出文本转换所需信息和要求,为立法文本中语用型翻译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常规型翻译问题可以通过分析题材常规、通用文体常规、度量常规、章回编号常规、斜体大写等标识常规来确定,根据不同文化中这些常规的差异来对常规的转换进行调整,完成常规的功能性翻译。语言型翻译问题可以通过词汇、句法等语言特点来确定。不同语言在词汇和句法方面存在差异,根据转换的信息和目的要求来完成词汇和句法的对等翻译。鉴于法律语言的专业性和严肃性,语言型翻译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于相关法律常识、专业翻译工具、对比语言学以及比较文体学等方面的知识。文本专有型翻译问题可以通过修辞、新词等特征来确定。不同文本类型,文本特征不同,应根据特定文本类型特征来实现专门文本的翻译。由于在不同文化不同情境中特定文本类型特征不尽相同,文本专有型翻译问题必须严格依据预期功能来解决。基于以上案例研究,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以下建议:功能翻译理论能有效指导立法文本翻译,通过文本中语篇内和语篇外因素的对比分析,能确定文本的转换要求,为翻译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信息,实现立法文本的预期功能,从而提高立法文本翻译质量。立法文本翻译是个特殊的翻译研究领域,译者只有精通双语,通晓法律知识,合理使用专业工具资源,熟识法律写作规范,才能完成准确规范的立法文本翻译。文本认为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将促进我国立法文本翻译朝着准确、统一、权威的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