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正常人肠道中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多形拟杆菌含量的检测,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与肠道菌群紊乱的相关性,探讨肠道菌群紊乱可能促进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的机制及益生菌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住院的不稳型心绞痛患者30名,同时选取体检中心正常人30名。收集研究对象当日粪便,称取湿重0.5g,经反复离心、洗涤后用试剂盒提取细菌总DNA。收集研究对象晨起空腹血样品,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收集UA患者入院前后心电图检查。根据NCBI发表的大肠杆菌、多形拟杆菌、乳酸杆菌全基因序列,应用primer3.0软件设计引物,并在BLAST基因库中比对特异性。采用正常组高阳性法,用常规PCR制备标准品。琼脂糖凝胶电泳测试标准品的纯度,琼脂糖凝胶DNA纯化试剂盒提取标准品后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标准品OD260值,应用公式计算标准品含量。应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每次反应设置阴性对照、标准品,LightCycler480Software制作标准曲线,根据Ct值计算待测样品中基因拷贝数。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χ2检验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性别差异;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生化指标、目标细菌含量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大肠杆菌、多形拟杆菌、乳酸杆菌拷贝数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脂代谢、炎症指标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49E8±5.07E8)大肠杆菌含量高于正常组(5.42E5±1.30E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4.49E2±9.66E2)多形拟杆菌含量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8.14E1±2.03E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1.06E6±2.58E6)乳酸杆菌含量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31E4±6.43E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大肠杆菌含量与HCY水平(r=0.394,p=0.031)成正相关;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乳酸杆菌含量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r=-0.524,p=0.003)呈负相关。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大肠杆菌含量增加,多形拟杆菌、乳酸杆菌含量减少。肠道菌群紊乱促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乳酸杆菌可能与血脂代谢相关,有助于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