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出版是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具体实现,是出版传播、跨文化传播、版权贸易和文化认同等一系列文化行动的总和。抛开政治因素,单纯从文化视角看待,国际出版活动也具有很多的天然阻碍,传播者与受传者的不同文化背景导致的语言文字的差异性、价值取向的差异、思维逻辑的差异,甚至是对于作为媒介产品的出版物的态度的区别都会影响到传播效果。本文选取跨文化传播中和图像相关的文化想象研究做为国际出版这一主题的切入点。文化想象立足于传播者与传播对象之间的共通与接近。从行为主体划分,分为受传者的文化想象与传播者的文化想象;从效果划分,分为文化想象活动的推动力与文化想象活动的桎梏性。故此,深刻探究国际出版活动当中的图像传播的文化想象,是减少该领域传播活动的误读与偏差的有效解决途径。本次研究聚焦于图像传播中的图像功能与表达,包括图像的技术性观视、图像的唤起能力、图像传播中的信息承载能力、图像表现中的客观信息和语义情感、图像的交流功能:即作为一种信息的图像对于创作者情感和意义的完整的传达和从受传者角度分析的图像传播中观者的接收象限,和电子传播的反商品化特征等。论文选择了艺术史中的图像、政治漫画、美女图片修辞、漫画造型的争议等内容进行了针对性的个案分析,对文化想象中的虚拟与记忆、传播与认同等做了梳理。并对国际出版和文化想象相关的符号学、叙事学、跨文化传播学、修辞学等相关理论与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从传播效果的角度分析的图像传播中的认知特征,对图像传播中的“噪音”、误读、偏差和受传者认知的改变带来的行为改变;对图像传播中的叙事效果研究,分析图像传播中的跨媒介叙事、跨文化叙事、叙事幻想等等方面;除此之外,图像传播中的象征意义,图像传播中历史与传统屏障等传统主题,也包括在研究内容当中。最后,在结论部分,即针对国际出版中图像传播的提升策略,本次研究总结出以下三点:基于相互信任的文化融合、加强叙事与图像理解的差异化解读、正视图像传播的特征消除传播差异,并根据这三点进行了详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