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教育正经历着一场伟大而深刻变革。这场变革最为直接的动力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为教育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新目标与新要求,同时也为达到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工具。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为信息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目标是目前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国际组织与世界各国学者从实践中发现,在这场教育变革中,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只有通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才能完善其知识结构、增强其教学能力、实现其专业发展,有力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最终培养出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合格公民。本研究从探究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入手,分析当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发展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并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基础,探究信息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的重构以及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在对国内外教师信息素养理论与实践探索进行回顾与借鉴的基础上,研究从构成、特点、内容框架、发展路径与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教师信息素养进行理论探究,并通过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水平调研,考察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整体水平与缺失之处,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类与剖析,进而在此基础上探究提升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实践路径。研究围绕着“如何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两个层面共同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发展”这一中心问题,沿着理论与实践两条主线将研究推向深入。在理论研究方面,研究首先以教育学与教师专业发展为视角,重新审视与考量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问题。信息时代要求我们以“技术为镜”,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价值问题。教育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促使教师原有素养发生巨大变化,对于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应从尊重人主体性与个体价值的“教育学视角”来考察信息技术带给教师的机遇与挑战,进而研究教师应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中扮演的角色与发挥的作用。研究对当代国内外教师信息素养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解读。各国际组织与教育先进国家对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于各项信息素养标准与各国出台的教师信息素养政策(项目)之中。研究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等组织与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瑞典、新西兰、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教师信息素养标准与政策进行回顾与分析,从中归纳出相关规律与值得借鉴之处。同时,对我国教师信息素养标准与国家政策进行分阶段、分类解读。在确定研究视角与经验借鉴的基础上,论文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进行理论探寻。在对公民信息素养概念与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结合教师专业特点,对教师信息素养进行内涵、构成与特点的剖析,提出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的六大维度与三大阶段,并对其发展路径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构建教师信息素养分析框架。在实践探索层面,研究通过调查问卷与访谈,了解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并进行原因剖析。问卷与访谈覆盖我国东、中、西部10个省、市、自治区的城乡地区。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问题、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创新性问题、信息伦理道德意识与传授能力问题、教师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能力问题与信息素养发展区域间与年龄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等。研究针对调研暴露出的问题,从职前教育、在职培训、教师意识、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教师专业发展周期等方面进行原因剖析。研究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现状,以及调研揭示出的问题与原因,提出了改革与提升策略。策略主要包括:注重教师职前教育中信息知识的获得与在职培训中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动态更新教师信息素养标准;关注教师职业生涯中信息素养的发展;强调各类政策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引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