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机械化经营管理模式是以农业机器经营者为主体,以追求较高综合效益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目的,实现经营主体、农业生产资源和综合效益有机统一的一种组织形式。农业机械化经营管理模式关系到农业机械、农业生产与劳动者能否最佳组合,从而直接影响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合理的农业机械化经营管理模式,对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否则将造成农业机械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农机投资效果差、机组生产率低、经济效益不佳,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经营管理模式经历了计划经营时代的国有国营、集体经营时期后,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的多种经营形式并存阶段,主要有农户自主经营、农机大户、股份合作社等,而且不同地区依据农业生产条件不同,形成了以不同的农业机械化经营管理模式为主的发展形势。吉林省依据地形地貌特征分为东部山区、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草甸、湖泊、湿地、沙地区三大地区,进而其农业机械化区划及发展也使东部山区与中西部平原区不同,中小型农业机械与农户自主经营模式构成了东部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特征。但这种经营管理模式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其存在的弊端日益明显,相对于国家的扶持投入,农户个体仍然没有足够资金购买农机具,即使购买也会造成机器闲置时间长,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很难抵制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而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兴起,恰恰可以弥补一家一户的缺点,可以有效解决劳动力转移、资金短缺、引进技术和机具维修保养等难题。因此,东部山区农业机械的中小型化与农户分散的自主经营模式并不存在必然关系,中小型农业机械化同样可以采取农机股份合作或农机大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使吉林省农机经营模式从多元化并存的不利现状逐步向规范化科学的有利形势发展。本文介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经营模式的发展,通过对比国内外农业机械发展,结合吉林省因地域不同导致农业机械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针对吉林省东部山区农业机械化及其经营模式展开走访调研,通过收集大量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相关数据,进行理论分析,找出最适合吉林省东部山区发展的农机经营模式,从而加快东部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本文利用SPSS软件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抽取21个农机合作社和14个农机大户为样本进行理论分析,找出了吉林省东部山区发展最好的经营模式为农机股份合作社模式,并利用回归分析法得出制约农机经营模式的主要因素是机具维修费和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其次是油料费、折旧费、管理费、工资,根据东部山区农机经营模式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政府扶持制度没有完全落实、管理运营不规范、人员文化水平低、土地不连续分散、合作社贷款难、机具售后维修不规范等,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方法,为吉林省东部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